小学音乐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方法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34期   作者:陶敏
[导读] 自20世纪以来, “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全球趋势,在学习的普遍化,

        陶敏
        合肥市华府骏苑小学
        摘要:自20世纪以来, “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全球趋势,在学习的普遍化,民主化,多样化和终身化的新时代,人们头脑中正在不断形成新的教学观念。教师需要重新思考并不断地回顾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理念,知识技能以及教学行为,不断接受新的挑战和考验以适应时代和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同时,随着人们对美育的深刻理解,作为美育的具体实施者之一,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方法策略
        作为音乐老师,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音乐教育的本质。音乐教育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其核心价值体现在审美价值上:观念美,情境美,语音美,旋律美,伴奏美等内容和形式的美。懂得美的人可以发现真理,懂得美的人可以积淀善良,懂得美的人可以补充智慧,懂得美的人可以达到最终的教育目标形成完美和富有创造力的个性。在音乐专业发展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应着重于提高审美素养,确定正确的音乐美学概念,并努力适应以美学为主要内容的音乐教育。因此,从美学的角度加深音乐知识并增强个人能力可以成为提高音乐教师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对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水平状况分析

        自新课程教育改革以来,所有中小学都明白了提高新课程实施的方法以及策略,那么经过了几年的教育实践,其音乐教育的硬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还是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在小学音乐教育新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哪些经验?取得了哪些成绩?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能否得到推广?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去思考的问题。通过对某地区普通小学的500名学生和20名优秀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根据《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普通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贯彻<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评估方案》,编订“某地区普通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学生问卷”和“某地区普通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教师问卷”作为研究工具,经反复修改和调整后形成正式问卷进行施测,归纳出该地区普通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几点:(一)、小学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二)、课程能基本开设,但是有些地方由于条件因素师资的配比依然是一个缺陷;(三)、教师工作强度不大;(四)、教材的编写跟不上时代发展;(五)、现代教育技术还需加强。
        二、小学音乐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道路与方法策略
        (一)掌握音乐基本理论知识,提高教师理论素质
        教育研究活动是提高教师理论素质和不断优化教师教育观念的重要工具。教师在教学中应使用理性的过程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如何处理所学知识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处理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发展方向。教育理论素养是塑造教师教育思想的基础。因此,为了增强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性认识,需要通过提高教育理论素养来优化教师教育观念,所以有必要研究教育理论。大部分小学音乐教师热情奔放、能歌善舞,与其说他们是音乐教师,不如说他们是舞者或歌者。尽管歌舞表演是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但不能舍本逐末,作为音乐素养的全部,只会歌舞表演的音乐教师是无法开展高质量的音乐教学的。当前,大部分小学音乐教师毕业于音乐教育专业,在音乐基本理论知识上也有一定的造诣,但对于部分兼职或非专业音乐教师,还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音乐理论知识水平。
        (二)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把握正确的音乐教学发展方向
        良好的教学理念永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面对即将来临的新课程浪潮,教师应充满热情和勇气面对挑战。

教师应“教育和培养每一位学生”,根据学生的能力教他们,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学科优势,并为每位学生提供知识,学习技能,实践能力,道德观念,全面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教师应积极参与职业学习,使其专业化并成为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实践者和反思者。随着素质教育地深入推进,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能力应该朝着综合型方向发展,音乐教师要朝着“全才”发展,既要熟练掌握音乐专业基本能力,也要掌握课堂教学基本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文艺活动和舞台表演的组织策划能力;创新型,在构建创新型社会的时代,音乐教师也应该挺身而出,不断提升创新意识,形成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情感型,音乐是培养小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殿堂,教师应该努力塑造具有魅力的音乐课堂,并注重情感表达方式方法。教师要时刻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站在学生的情感角度诠释音乐美感,在演唱、伴奏教学中演绎出作品灵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思想内涵,从而感受美、向往美。
        
        (三)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能力必须与文化课的要求相适应,建立起艺术和文化之间的相容性。如音乐教师要注重仪表,穿着得体端方,并保持认真和严谨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灵活,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音乐课堂,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在向学生讲解难以理解的音乐理论知识时,善于结合实际案例;用普通话授课,概念表达清楚,观点表述正确,并做到重点突出;还要培养教师使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如将多媒体应用到音乐课堂中,通过动画、音频和视频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开展有效的音乐教学。
        (四)教师应加强自我反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教师反思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对与专业相关的行为和结果的回顾和分析。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发展的关键因素。新课程强调自我反思,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概述”,而是思考,内省,探索和解决教育问题的一种方式。教师的研究能力表现在反思自己的教育习惯和周围的教育现象,及时地发现他们的问题,改善他们的工作并形成理性的理解上。教师可以使用相互倾听和评估来发现教学问题,对问题进行研究并解决问题,进而提高他们的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解决现有的教学问题提高教学的主动性,目的性和创造力,这可以帮助教师实现理性的升华。因此,加强自我反省对于持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很重要。
        (五)专业精神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
        只有献身和热爱并对教育事务负有责任,才能更好的履行教师职责。教师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信念,不断增强自己的职业情感,不断规范和改善自己的行为以及不断思考和体验生活的价值来发展职业素养。研究表明,专业精神的形成需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首先,教师对专业角色的理解。第二是认识并适应专业角色。第三是塑造个人对职业角色的需求,通过自我创造的价值来强化职业信念,并改善职业。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教师职业荣誉感,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现在教师的信念,情感,经验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并形成了积极主动的趋势。奉献和工作积极性将专业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教师在此过程中实现了职业成长,因此奉献精神为教师职业成长提供了支持和动力。
        结语
        总而言之,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既要掌握音乐专业基本能力,也要掌握相应的教学基本能力,只有重基本之功,才能存执教之本。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既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周芳.以课堂教学教研为途径提升年轻音乐教师专业能力[J].中国音乐教育,2018(05):43-46.
        [2]吴哲.优化反思提升效能——谈教后反思与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J].北方音乐,2018,38(06):164.
        [3]梁珉.名师工作室:小学音乐教师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