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小学电脑美术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34期   作者:李丹英
[导读] 电脑软硬件绘画是一种伴随信息技术发展而诞生的新型绘画方式

        李丹英
        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思源实验学校
        摘要:电脑软硬件绘画是一种伴随信息技术发展而诞生的新型绘画方式。随着创作理念的逐渐多元化,电脑绘画市场已经摆脱了以往单一的绘画概念,并演变成了一种形式丰富的崭新美术表现形式,受到绘画市场与绘画爱好者的青睐。笔者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结合一部分教材内容,生动趣味地将电脑绘画的相关知识融入课堂,帮助教学进行内容与方式上的创新与改进,继而使学生在趣味生动的环境中理解并掌握先进的创作思想,切实提高他们的个人竞争力。
        关键词:电脑美术、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教学实践
        现阶段的义务教育课程目标明确提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创作美术作品,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创新意识。然而,通过笔者的长期实践教学发现,当下的小学电脑美术绘画课程没有落到实处,且在课程的设置上存在诸多不合理与落后之处,亟待改进教学理念与方法去解决。这正是本论文的研究意义所在,也是笔者对电脑美术教学长远发展的一种期望。
        一、将电脑绘画与美术造型基础系统整合
        当前用于小学电脑美术教学的教科书已经过时,往往只涉及片面的知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架构。同时,小学生还需要学习水墨、手工艺、版画等艺术门类,因而不能保证电脑美术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了突破这一教学局限,教师必须首先系统地整合电脑绘画与美术造型基础之间的关系,将对立变为互助,协同提高教育内容。同时,教师应积极利用电脑美术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他们对实践创作的渴望。此外,对于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高年级学生来说,教师除了在电脑美术教学中进行实践演示外,还应让电脑美术教育的理论知识与美术鉴赏等方面结合起来,并基于学生的美术认知,对美术现象进行分析,以此来不断巩固学生的电脑美术水平,进一步发展其电脑美术应用技能。
        二、创设趣味教学情境,彰显电脑绘画的艺术魅力
        张载曾说:“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便是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那么学习的兴趣从何而来?教师应积极创造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发挥电脑美术的艺术魅力,并真正使学生爱上这种艺术形式,而不是只感觉超出了自身目前的理解范围,从而畏难不想学习。同时,笔者认为,在小学电脑绘画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加强电脑绘画的情感性和人文性,并运用多维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首先,必须从两个方面构建教学情境——物理情境和人文心理情境。

创造物理情境时应注意学生的感官审美体验,并在计算机房内适当摆放卡通娃娃、人物手办、花草挂件等物品,以此来突破过去计算机教室死气沉沉的氛围,并使学生能够进行参考。在人文心理情境方面,笔者认为应当在电脑美术的课程中,引导学生对一些经典的数字绘画作品进行感知,探索该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精神感受和绘画理念,并使学生深刻感知到电脑美术不是没有情感的创作形式,而只是更加丰富了创作形式而已。此外,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实现双向的情感共鸣,共同促进教室内良好氛围的形成。
三、加强电脑绘画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电脑绘画实践能力
        俗话说:“意识决定实践”,便是点出了绘画意识与审美层次在实际创作中的指导性作用。笔者认为,小学的电脑美术课堂也应当融入绘画艺术的鉴赏内容,并基于此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灵感。科学进行美术鉴赏需要从两大层面搜集资料:一方面教师要针对所教学的具体内容选取一些相匹配的名家画作,包括但不限于电脑插画,引导学生进行色彩、构图、造型上的鉴赏借鉴;另一方面则以作品题材为鉴赏目标,帮助学生对作品内容的内涵和立意进行感悟,培养其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的品质。比如说,教师通过电脑控制台向学生详细展示纸本所难以展现的画作细节部分,帮助学生理解画面结构以及画面内容,继而掌握对作品艺术风格的鉴赏。
        例如,我国传统文人书画,非常适合拿来讲解线条与构图的意蕴。笔者见过不少老师,在进行电脑美术教学时有误区,认为只有拿电脑插画来鉴赏,才能提高学生的电脑美术创作力。但是事实上,那些活跃在一线的插画师,他们在自己的初学阶段,均是从经典的手绘作品中汲取营养,并逐渐实现基础绘画层面的进步。假如一上来就拿二次概括后的数码插画做范例,将会不利于学生的完整绘画步骤思考。像是讲解透视时,电脑绘画软件均有着强大的透视笔刷,很多师生就认为不需要学习透视了,直接按照标尺来画就可以,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四、总结
        本文梳理并总结目前小学电脑绘画教学的弊端,接着在此基础上设计科学合理的小学电脑美术教学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美术造型基础、创新能力与信息素养。同时,在教学实践的研究过程中,笔者结合当下小学生的学习接纳度、鉴赏能力与电脑操作水平,对旧有的案例进行了改良,以此来更好地贴合小学生的学习特征与审美层次,为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贡献力量,亦是对未来小学美术教学倾向的一种探索。
        参考文献:
        [1]纪海荣.动起信息,漫至美术——小学动漫教学策略的探究[J].新课程.2011.
        [2]柴玉林.运用电脑绘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中小学电教.2015.
        [3]胡晓瑛.对电脑美术教学的再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