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美术课程资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34期   作者:巩秀香
[导读] 目前,中国的教育和教学发展迅速。传统文化是现代社会与历史的纽带,

        巩秀香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教科研与培训中心

        摘要:目前,中国的教育和教学发展迅速。传统文化是现代社会与历史的纽带,是人们理解和继承祖先优秀文化的桥梁。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甚至对一个国家不同产业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尤其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和正确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这与他们的意识观念形成和它们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伴随着更多更好的艺术教育的教学艺术和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同时,提高学生美术教育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和个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地方美术课程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法研究
        引言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课堂、教材和学校,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措施。本文从民俗文化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利用地域文化,提取民俗文化的精髓,探讨了如何从民俗文化的角度构建中学艺术教育。
        1.在美术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美术课程的重要性,教育部门也需要增进学生的融合发展,伴随着相应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类教师的教学工作中必须进入教室,这个国家的文化传统,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目标的实现。此外,通过在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如果美术教师继续使用固有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可能会损害学生对艺术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使教学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它反映了中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是民族意识形态的全面表现。
        大多数艺术形式,如中国的绘画和书法,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美术教育有一定的关系。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对学生的智商和情商产生积极的影响。将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师的教学过程,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虽然美术教材在不同民族地区的使用方式不尽相同,但它往往以该地区的民族文化为特征,对中国文化的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此外,时代在不断变化,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变化。因此,美术教师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追求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2.地方美术课程资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研究
        2.1运用原型启发方法,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原型启发指人们在想象时,通常会从其他东西中得到灵感来解决一个问题。在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头脑风暴活动,选择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元素,发展和激励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活动不仅生动活泼,使课堂更有趣,而且创造了一种愉快的教学氛围,分散了学生的思想,比教师的直接教学更有效。时收集和显示图像的传统文化,教师们需要引导学生找出建模元素包含图像和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和视觉感知,并尝试将这两个元素来创造的艺术品,不仅有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现代生活。

这使得学生能够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背后的原因,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培养创新精神。
        2.2创设教学情境,开展美术实践活动
        美术教师在将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时,应注意调节课堂气氛,使课堂具有浓厚的艺术文化氛围。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同时,教师要注意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在此基础上融入传统文化。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充分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责任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相关的艺术实践活动,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相应的传统文化,组织相关的绘画比赛等。不是挑选优秀的绘画作品,而是根据自己的绘画作品,组织学生与老师和其他学生谈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情操,而且可以有效地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结合地方美术的地域特点开展特色的艺术活动,如:崂山当地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祭海及风土人情,树立课程意识,服务于课堂教学,彰显美术学科特色,保持与地方的深切互动,以丰富多彩的教育研讨活动为载体,打造崂山美术资源特色精品课堂。提高学生的艺术文化水平,达到艺术教学的目的。
        2.3不断创新美术教学模式
        将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研究与新课改理念有机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可以给课堂带来无限的活力,也可以给民族传统文化和艺术带来新的色彩和新的诠释。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应加强他们的探索和科学利用资源围绕传统文化和艺术学校,并积极邀请文化名人或艺人前来上学的通俗解释对历史和对作品的介绍,以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
        结语
        时代的进步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没有价值。多年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要抓住这一财富,就必须理解它,体验它,并通过先进的教学概念和模式来继承它。美育教育工作者应当指导真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年轻一代对人类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跨学科艺术和自由空间,在继承方面的传统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活力无限,向世界推广,以促进文化自信好祖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赵光磊.视觉文化教育研究——后现代视角.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周宪.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
        [3]杨建滨.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吕德雄.陶行知师德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人民出版社,2010.
        [6]谢雱.中学美术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方美术课程构建与教学实践研究》(编号2020ZC16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