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34期   作者: 成芳
[导读]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进行数学应用题解答时

        成芳
        湖北省麻城市福田河镇张店小学护儿山教学点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进行数学应用题解答时,会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例如:当应用题与实际生活没有做好衔接,大部分小学生不能做到严格审题。除此之外,学生在解题思路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其解题思路相对而言比较单一,而且他们的计算准确率较差,严重影响到计算题的正確率。这类问题需要得到及时解决,才能进行好应用题教学。这时需要教师发挥好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利用合适的教学方式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对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指导,有效的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同时促使学生从数学角度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对于提升小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是有益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
        引言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题教学占据了极大的比重,在考试分值中也占有极大比例,应用题几乎成为影响学生成绩的关键。所以,加强小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是极为有必要的。另一方面,小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是数学核心素养中的关键部分,对于小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生涯有巨大帮助。然而,在如今应用题教学中面临多种难题,教师们需要寻求出一种合适的应用题教学方法,才能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思维与能力。本文对此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及解题策略探讨,以供参考。
        1.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
        1.1不能把握好材料
        小学数学应用题应该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进而提升小学生对于进一步理解题意,并能够明确的分析好题目。在当前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注重知识点和当前应用题题型的教学,进而忽略了对学习材料的更新。使得学生在做题过程中,由于自身不能把握好材料,不知道该如何做题,或者理解错误题意。而对于题目中的材料,甚至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过程中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这些都影响着小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1.2不具备完整的计算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作应用题的过程中,由于马虎计算失误从而导致错误,这种错误的方式是极其常见的,并不是小学生自身能力不足,而是不具备数学素养。进而需要对学生数学素养中的计算能力进行训练,使得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有一定的数感,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而得到有效的提升。
        2.开展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措施
        2.1在是应用题教学中引入以生活实例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生无法正确解答应用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点是:学生们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不够完备或者是学生不能灵活完成知识的运用;第二点则是学生们在理解题意方面存在问题,学生不能完全理解题意,无法确定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具体要求。众所周知,做题前都必须有审题这一步骤,因为,审题是进行题目解答的前提与重要保障。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提高学生进行应用题解答的正确率的话,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对题目进行正确解读,进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这时,小学数学教师如果可以用生活实例来导入问题的话,肯定可以让问题不再抽象,从而变得形象具体,如此一来便可以很好地让小学生知晓题目要求、并且明白考查的知识点与内容。


        倘若是要“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的内容时,以“一个男同学的父母为上门做客的包括这个男同学在内存的五个小朋友分糖果”这个例子了来引出本章节要学习的内容。毕竟大多数的小朋友对于糖果是完全没有免疫力的,如果分配不均的话,每个小朋友都不会感到高兴的,这个学生的家长一定要做到将三十个糖果均匀分给这五个小朋友。那么这个应用题就可以设计为:客人可以分到多少糖果呢?如果不用具体的数量来表示客人可以分到的糖果的话,是否存在其他的表达方式呢?又该如何进行表达呢?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出分数这一概念,之后就可以进行本章节的内容学习了。
        2.2开展专题训练
        大量的练习训练是学生在进行应用题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学生经过大量的练习训练,完全可以提升他们的做题水平。因此,“题海战术”便开始流行了,但是这种训练方式并不可取,盲目让学生进行刷题训练,不仅没有提升学生的做题水平,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我想刷题是没有错的,错的是教师让学生采取的刷题方式,盲目进行刷题的确是不好的,那么有计划地进行刷题呢?所谓有计划进行刷题,就是进行专题训练,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查漏补缺,对薄弱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加强,而不是在掌握牢靠的知识点上继续花费时间进行训练。将那些对于运算掌握较差的学生作为专项训练的对象,既然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面不熟练的话,就要加大这方面的训练,数学教师给他们布置的任务就是大量的计算题,经过这些题的训练,他们的计算能力会得到大幅提升,如此就可以保障学生在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答之时,不是因为计算失误而导致最后的结果不正确,也不是由于学生不擅长计算,以至于在计算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结果导致其他完全可以做出的题目没有完成,最终导致考试失利。
        2.3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让学生体会到实践出真知的体验
        常言道:“实践出真知。”这句话对于数学教学来说也同样适用。基于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时,应当在问题创设过程中积极融入实践环节,通过动手实践环节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体会到实践出真知的成就感,以此来深化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将问题情境教学与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实质上就是将原本比较抽象的数学问题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再一次的认知与升华,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水平。笔者将就此列举一个教学实例加以介绍,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这块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提前准备好若干张白纸,继而在课堂上分发给学生并提问学生:“如何裁剪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而后便给予学生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裁剪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这样做的目的是带领学生回顾一下有关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接下来,教师提问学生:“如果将裁剪出来的图形进行旋转,那么会看到什么情况呢?”继而引导学生将自己裁剪出来的图围绕一个点或一条边进行旋转。当学生在动手操作和观察的时候,教师则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最后学生在自主动手实践的氛围下理解了旋转的含义,感受到了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显然通过上述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也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3.结束语
        应用题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数学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如果要想提升学生进行应用题解答的能力的话,教师就必须对学生的审题能力进行培养,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数学思想进行问题的解答,另外,千万不能忘记对学生施行专题训练,而不是采用题海战术进行训练。
        参考文献:
        [1]张承义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及解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7(S1):148-150.
        [2]战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现代交际,2016(21):178-178.
        [3]董丹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破解对策[J]中华少年,2017(5):0111-00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