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文峰乡中心小学 442200
摘要:科技发展影响教育事业的进程,教育事业的进程又决定了科技发展的速度,所以小学科学课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由于诸多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不成熟的个体,能否学好科学这门课程很大程度上与他们感兴趣的程度有关,所以只有从小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不断学习,不断开拓进取,成长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科学;学习兴趣;激发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正处在启蒙的阶段,这一阶段也正是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积累科学素养的最佳阶段,要想让小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究当中,首先需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便于学生在听课环节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教师提出来的问题,在知识的引导下促进学生心智的全面发展。在小学科学教学当中,教师也要让小学生真正去体验科学的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也能使得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感悟,对小学科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进行一番阐述和说明。
一、引入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应地也在教学指导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教师开展教学的必要研究内容之一。小学科学教学的目标是提升学生对科学规律,事物的基本认识和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以更多的形式观察其科学规律,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科学,更有效地实现科学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入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
例如,以《金属》为例,在讲述本节课的有关知识时,教师首先需要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常见金属制品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做的,为什么要用这个做。接着,教师需要为学生投影以下内容:像铜、铝、铁等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金属”,并要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知道我们这个教室里哪些东西也是金属做的?不断加深学生对金属的认识。最后,教师需要为学生播放实验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进行实验探索,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能力。总之,引入信息技术,打造了信息化、数字化教学课堂,不断助力了小学科学的建设和发展。
二、开展合作教学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所有学生都是教学对象,在教学进行中必须给所有同学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随着新科改的推行,其核心内容是要求教学中要以人为本,重视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随之而来则是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其中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以被广泛的应用于教学中,它可以让小学科学课堂更为开放,活跃,十分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展合作教学,十分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例如,以《借助工具观察》为例,在讲述本节课的有关知识时,教师首先需要与学生进行以下谈话:上次课我们学了认识世界的感官--眼、鼻、舌、皮肤等。正是这些器官,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你会用哪些器官来发现周围的世界?然后,学生需要分小组进行合作交流,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接着,教师需要引导小组学生观察左手拇指指纹,并要进行以下提问:你能看到什么?看到的指纹是什么样的?之后,教师需要进行追问:指纹又细又小还比较淡,我们看起来很吃力,也可能看不清楚,你有没有办法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呢?并要让小组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指导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来回移动放大镜直到看清楚,并要进行以下提示:在使用放大镜时,不得用放大镜看太阳。最后,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认识指纹的三种常见形状:斗形纹、弓型纹、箕形纹,并要让小组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指纹,不断加深学生的学习感悟。总之,开展合作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取得了极大的教学效益。
三、引入生活元素
新课程改革以来,虽然传统课堂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已有所改变,但是在中,高考这个舞台上,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等方式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试图寻找能够兼顾考试成绩和新课程改革理念实施的两全之法。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活化教学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小学科学与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小学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取自生活,转而又应用到生活中去。虽然小学生对陌生的科学知识理解困难,但是学生却对周围世界有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这能产生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动力。所以在小学实施生活化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入生活元素,提高学生学习动机。
例如,以《用根、茎、叶繁殖》为例,在讲述本节课的有关知识时,教师首先需要与学生进行以下谈话:同学们,现在正直春天,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把一粒种子播种在地里会怎么样?这是种子繁殖,是植物繁殖后代的重要方式,那不用种子能繁殖吗?在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过不用种子也能繁殖的植物呢?然后,学生需要联系实际进行回答,并要与其余学生进行交流,完善自己的认识。之后,教师需要进行以下解说:同学们,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的。刚才我们了解的这些植物,都是用它的根茎叶繁殖的,所以我们把这样用根茎叶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最后,教师需要为学生出示以下实例:1、落地生根:落地生根的老叶边缘向下会长出一些不定根,向上会长出小叶子,这是摘下带有不定根的小叶子,可以直接插入土中就能成活。2、带“眼”的马铃薯:这个眼实际上就是马铃薯的“芽”,因此,切割马铃薯进行繁殖时,每小块上都要有“芽”,才能保证它埋在土里后能继续生长。3、吊兰:吊兰细长的茎上会长出小苗,小苗的下部会带有不定根,所以落地就能成活。4、生姜:生姜是块茎,在它的茎节向上能冒出小芽,向下能长出不定根,所以它不用种子也能繁殖。5、水仙球:水仙球是鳞茎,浸入水中,下部会生根,上部能抽芽开花,是冬季很好的观赏植物。不断加深学生的学习感悟。总之,引入生活元素,拉近科学教学与学生实际之间的距离,取得了科学教学的极大成功。
四、组织实验活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生活质量。在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科学课的大部分知识是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去发现,理解,运用的。实验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组织实验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综合能力。
例如,以《磁铁的两极》为例,在讲述本节课的有关知识时,教师需要首先指导学生进行以下实验操作:1、请大家把小球放在磁铁A点的地方,你发现了什么?2、请你猜一猜为什么?接着,学生进行了以下表述:我发现小球往一边跑,因为磁铁两边的磁力比较大。以此可以抓住旧知与新知的联系,让学生领悟“转化”思想,并能够让学生养成善于聆听的好习惯。然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大家的猜测是不是正确的呢?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那么同学在课前也做了一个探究。(播放同学们的探究实验视频)经过自己的探究,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的探究是否精准呢?老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探究工具:磁感应强度传感器,我们采用数字化实验法进行探究。之后,学生需要利用两根条形磁铁进行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最后,教师需要向学生进行以下提问: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磁铁具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生活中有哪些物体运用了磁铁呢?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总之,组织实验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不断促进了学生的长远发展。
总而言之,兴趣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乐于并主动进行科学学习,不断促进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今后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激发小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策略,让学生快乐地进行科学学习,不断促使学生进行科学学习压力的降低,十分有利于小学科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茅莉华. 浅谈如何有效激发小学科学学习兴趣[J].文理导航,2017,000(006):85-85.
[2]罗姬发. 浅谈小学科学课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7(02):256.
[3]吐尔孙·尼牙孜.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小学科学的学习兴趣[J].人间,2015,000(010):18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