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泽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云中学 222000
摘要:统编初中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散文,虽题材不同,手法迥异,代表不同类型的散文风格,是学生深入学习散文特点和艺术手法的平台。教学时,要抓住文本主要内容、写作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逐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散文的能力,加深对散文多种类型的认识。
关键词:散文 文本内容 写作手法 语言特点
散文是文学作品最重要的门类之一,也是义务教育阶段进行审美教育、提升学生文学品味和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七年级学习散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阅读鉴赏多种类型的散文。
一、编写意图
本单元围绕“追逐情怀”这一主题,选编了五篇中外散文。它们在表达感情、阐发哲理和艺术表现手法方面各有特点。
这几篇散文,题材不同,内容各异。《背影》以“背影”为线索,追忆了作者几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的情景,生动刻画了一个的慈父形象,表达了深沉真挚的父子情,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白杨礼赞》是现代文学大家茅盾的颇具特色的托物言志散文。文本采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点,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形象,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之情。
《散文两篇》的作者分别是被誉为“中国儿童文学泰斗”的严文井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作家罗素。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一文,揭示了个体生命的卑微柔弱,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罗素的《我为什么活着》一文,从“寻求爱情”“寻求知识”“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三个方面阐释了作者的人生目标。
《昆明的雨》是作家汪曾祺的散文,通过对昆明的物、景、人、事的叙写,表达了对昆明的雨的想念,对昆明的民风的想念,对昆明的人情和当年在那里的生活的想念,对那个动乱年代里少有的宁静、恬淡的想念。
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这几篇散文风格迥异。
《背影》是一篇典型的写人叙事散文,作者抓住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背影,聚焦背影,着力描写背影,表现父爱的形象。
《白杨礼赞》运用象征手法,托物寄情、由树及人,歌颂北方农民和民族精神。
《散文两篇》是哲理散文的典范之作,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个体的生命,爱情、知识、同情心三种感情讲得具体可感,传达着真诚与睿智,让人获得思想的启迪。
《昆明的雨》一文,作者“以小见大”,选取仙人掌、牛肝菌、青头菌、杨梅、缅桂花等细小之物,作为寄托感情的载体,彰显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也昭示了作者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的艺术风格。
本单元散文,代表不同散文类型,呈现百花齐放的风貌。在教学时,既要注意散文的共性,更要抓住它们的个性差异。
二、教学建议
第一、挖掘散文阅读鉴赏的深度。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和《春》都是散文名篇,与写景散文名篇《春》相比,《背影》的写作手法更复杂,文章采用双线结构,一是以时空转换为顺序记事写人:徐州见父、回家奔丧、南京送行、北京读信;另一条是以“背影”为暗线。如开头点背影,望父买橘—写背影,父子分手—找背影,篇末再扣背影。“背影”是贯穿始终的主线。还有,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如“父亲买橘”部分,通过对父亲的动作的细节描写,将父亲买橘子艰难、蹒跚的背影展现的鲜活生动。此外,四次流泪:第一次为家庭不幸,第二次为父亲买橘而感动,第三次与父亲依依难舍,第四次因思念,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心路历程,悄然扣动读者的心弦。
因此,要理解这篇散文,要能通过文字表面,深入挖掘文中蕴含的思想和文化意味,深刻把握散文的内涵。这是对学生的思想深度和鉴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拓宽散文欣赏的广度。
本单元的《背影》是现代叙事散文,通过截取生活的横断面,选取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语言、动作描写等,生动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白杨礼赞》是一篇运用象征手法的散文,重在托物寄情。《散文二篇》是哲理散文,以清新质朴、意味深长的语言,阐述观点,读后让人懂得爱惜光阴、热爱生命、活出精彩人生的道理。《昆明的雨》则用平和冲淡、清新的文字,选取凡人小事,以小见大,折射一位散文家浓烈的情怀。
学习这些不同类型的散文,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类型的散文风格。教学时,师生要把握不同特点,从不同角度把握散文的共性和个性,分析各自的特点,进而深入理解把握散文这一文学样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体会散文独特的艺术魅力。
第三、适当拓宽范围,进行比较性阅读。
学习《背影》,可以把当代作家李森祥的《台阶》一文与之比较阅读,体会勤劳、吃苦耐劳、善良敦厚,有志气,有愚公移山的精神,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有着中国农民特有的谦卑另一类父亲的形象特点。学习《白杨礼赞》,可以让学生阅读宗璞的托物言志散文《紫藤萝瀑布》和叶子的《枯萎的蒲公英》,了解这一类散文的表现手法,把握它们的相通之处。欣赏《昆明的雨》,可以再找《故乡的食物》《翠湖心影》《我的家乡》等文章细细地读,进一步体会作家散文的独特韵味。
散文的精妙或体现在其思想情感的含蓄深邃,或体现在其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或体现在表现手法的多姿多彩,或体现在遣词造句的精炼生动。
散文教学,可以引领学生进入作品境界,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散文的能力,获得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