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水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鳌头镇中心学校 525000
摘要:体育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体育教学应通过生动的体育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体育教学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教育;渗透策略和方法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体育教学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更要注重德育教育。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把握当代少年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状况,创造性地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技巧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引领,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镇级小学体育教研员,笔者结合下下乡听课及以前的自身教学经验,从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坚持与奋斗精神等三方面入手,浅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利用体育比赛视频渗透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德育理念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从小就需具备的一种特殊精神。小学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基础阶段,这便表明我们教师应把渗透爱国主义精神当做首当其冲的任务,以此来夯实他们日后在社会中得以立足和发展的基础。例如,我们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体育比赛视频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他们在这些充满民族精神的体育视频中产生浓烈的爱国情怀。比如:笔者为了让学生学习排球这项运动,便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中国女排在奥运会中精彩表现的视频,中国女排是世界上第一个“五连冠”的排球队伍,一直以来都受到各国的赞扬,视频中的比赛激烈又震撼人心,一次次精彩的扣球都引得大家赞叹不已。在视频结束后,笔者问学生有什么感想,大家纷纷回答到:“她们的表现太棒了,每次都能绝杀对手。”“每一次扣球的动作都太帅气了,不愧为冠军队伍。”“中国在运动领域中占据了越来越高的地位。”“排球运动很有趣,我也想学习。”……从中不难看出,通过视频的引导,学生不仅对排球这项体育运动产生了兴趣,还感受到了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迅速与强大,切实激发了他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由此可见,我们教师利用一些扣人心弦的体育比赛视频可以让学生看到中国运动员为国家争光的精彩瞬间,从中让他们感受中国处于日趋强大的发展状态,不仅充分激发着大家的爱国主义精神,还让其对体育学习产生向往,从而切实满足了德育教育的教学理念。
二、利用游戏竞赛活动渗透集体主义精神
体育学科的特殊精神作用就是能够将学生的信念凝聚在一起,让他们在这个凝聚的过程中体会到团结协助赋予的力量,从而激发其集体主义精神的发展与延伸。游戏竞赛活动是体育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其合理的运用必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以达到促进体育教学顺利开展的目的。例如,我们教师可在体育游戏和竞赛活动中渗透集体主义精神,促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团结协作的强大力量。笔者曾在课堂中开展“障碍接力赛”的游戏,首先将学生分为八人一组,然后在赛道上安排四道障碍,每个障碍前安排两个人,并要求每个障碍都需要两人协作完成,随后大家按照规则两两通过障碍,率先跑到重点的队伍获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制定的规则穿越障碍,若犯规则返回到该赛段的起始点重新跑。
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笔者观察到有些小组的学生会出现配合不佳,甚至因为意见不合争吵的现象,于是便趁机向他们阐述到:“许多体育运动都是需要配合完成的,你们想想那些著名的足球队和篮球队,他们之所以屡屡获胜,不是因为他们某一人的个人能力有多强,而是因为他们团队协作能力极佳,因此只要你们在以后的竞赛活动中秉持着团结合作的理念,必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样一来,学生结合刚刚的切身感受会对此产生更全面的理解,为其形成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三、利用体育训练渗透坚持与奋斗精神
体育训练是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得到身体素质发展的必要途径。据此,教师可在进行体育训练时为学生渗透坚持与奋斗精神,即在他们对体育训练产生放弃的念头时对其加以鼓励,并从中让大家懂得这一德育理念的本质意义。例如,以跑步训练为例,这是学生最为抵触的一种体育锻炼,由于跑步时大家容易出现呼吸困难、腿部乏力的状况,导致他们经常在跑步训练中半途而废,致使训练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在遇到这一状况时便会带 学生一起跑完全程,并在结束后告诉他们:“体育运动本就是锻炼人意志的一种方式,所有出色的体育运动员的成长经历都是一个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过程,那么我们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也应将坚持和奋斗信念刻在心中,如此才能使自己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锻炼。”经过了几次这样的教导,大部分学生都懂得了坚持与奋斗精神的实质意义,切实满足了德育理念中的理想教育。
四、利用比赛、游戏渗透竞争协作和拼搏精神
在教学中注重通过开展教学比赛或体育游戏来对学生进行竞争协作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和合作意识。体育活动多是团体性的活动,且具有明显的竞争性。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就可以利用体育活动的上述特点,通过组织开展教学比赛或者是自行设计体育小游戏等方式,为学生营造竞争的氛围,并通过适时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实现对学生竞争精神和合作意识的有效培养。 同时,在游戏竞赛中,更要规范孩子们的言行,遵守规则,服从裁判;向学生讲述国际国内竞赛中的体育明星,同样因不遵守规则,不服从裁判而重罚和停赛的教训。在教学中注重利用强度训练来对学生进行拼搏教育,以培养学生心理耐力和积极进取精神。很多体育运动所需要消耗的体能都比较大,特别是在体能消耗大且活动方式较为单一枯燥的体育活动中,如,中长跑训练,学生如果缺乏足够的耐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往往会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而这种情况恰恰是对学生进行拼搏教育的良好时机,如果任课教师能够利用好上述的体育运动项目,通过树立榜样、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鼓励学生挑战极限、奋力拼搏等方式,让学生完成强度训练,无疑是对学生的一次锤炼,对学生心理耐力和进取精神的发展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要健全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以提升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首先,学校可组织德育渗透培训,以提高教师实施德育渗透工作的水平;其次,结合学生身体与心理发展现状,制订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体制,强化学校对德育渗透工作的执行力度。比如,学校可以原教学评价指标为基础,融入德育渗透评价,对学生的道德素质进行综合考察后,来评定体育教师德育渗透工作与体育教学质量。
总言之,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注重对他们道德品质的提升。小学体育教师同样担任着教书育人的教学工作,就应把德育教育理念贯彻到实际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以此来促进学生在体育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得到精神满足,从而使其逐渐成为具备极高学科能力和道德品质修养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启荣.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J].文理导航(下旬),2015(06).
[2]高金英.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考试周刊,201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