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德育阵地,创新德育途径——西苑小学升旗仪式主题微队会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6期   作者:钟雪英
[导读] 作为教育者都清楚,“思想道德素质”位列素质教育首位

        钟雪英
         重庆市梁平区西苑小学
        摘要:作为教育者都清楚,“思想道德素质”位列素质教育首位,德育工作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中之重。小学阶段,升旗仪式和主题队会是行之有效的重要德育途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两大主要阵地。但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两种育人方式渐渐流于传统化、形式化、单一化,并逐渐脱离学生实际。
        关键词:德育阵地 德育途径 升旗仪式 主题队会
        作为教育者都清楚,“思想道德素质”位列素质教育首位,德育工作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中之重。小学阶段,升旗仪式和主题队会是行之有效的重要德育途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两大主要阵地。但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两种育人方式渐渐流于传统化、形式化、单一化,并逐渐脱离学生实际。于是,作为分管德育工作的我便开展了调研和探索,功夫不负有心人,具有西苑特色的升旗仪式主题队会应运而生。
        一、现状分析,大胆尝试
        升旗仪式的重要环节是国旗下讲话。讲话的方式不外乎是训诫式、劝导式,这种生硬的“灌输”并不能有效地将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传达给学生,难以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主题队会是教育学生的最好手段。然而,在教育实践中,主题队会没有引起老师的重视,在部分班级中是缺失的课程。
        升旗仪式和主题队会这两块重要的德育阵地实效性差的现象,引起了我校领导的重视和思考,如何让升旗仪式和主题队会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并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成为当下亟待探索的主题。又恰值我校组织教师到重庆市人民小学、北碚实验小学交流学习,发现他们的升旗仪式活动编排精心,形式不拘一格。老师们惊艳于他们别开生面的升旗仪式,受此启发,我们结合本校实际,将主题队会融入每周的升旗仪式流程中,开启了新的德育形式。
        二、依托课题,探索研究
        结合本校实际,我校成立了课题组,于2015年2月申报了“升旗仪式主题队会实施策略研究”这一专项课题,将主题队会与升旗仪式交互融合,提高两者对师生的教育性,对学生的德育时效性,实现1+1〉2的构想,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服务。
        (一)探索建立升旗仪式与主题队会交互融合的新型升旗仪式
        改变原有传统单一的“国旗下讲话”,打造“精品化主题队会展示”。每周星期一早上,仍按照升旗仪式的流程进行,但“国旗下讲话”的不再是学校领导、老师或个别优秀学生,而是将展示的舞台交给一个中队的每一个孩子。
        (二)进行升旗仪式与主题队会交互融合的德育时效性研究
        将升旗仪式与主题队会合二为一的方式,拓宽了德育教育途径,让主题队会和升旗仪式,成为教师日常管理的帮手。
        (三)升旗仪式与主题队会交互融合对学生综合能力锻炼的研究。
        因升旗仪式主题队会由各班分别轮流承办,在共同确定好主题后,从准备到排练,从设计到表演,从升旗手到主持人,都要由该班学生全体参与和承担。
        三、成效显著,继续推广
        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升旗仪式主题队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在区内得到了推广,用一句话概括:升旗仪式主题队会达到了“四享、五结合、六育人”的功效。
        (一)升旗仪式主题队会合二为一,学校师生获得“四享”
        1.升旗仪式师生乐享。升旗仪式告别单一乏味的“国旗下讲话”,将精心编排、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队会纳入升旗仪式,既有观赏性又具教育性,师生喜闻乐见,参与积极。
        2.德育资源师生共享。我校实施升旗仪式主题队会以来,每个班级每一学期只需主办一次主题队会在升旗仪式上展示,这让该班级的师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组织实施,“精品化主题队会”因此而层出不穷,全校师生也能周周共享优质德育资源。


        3.锻炼机会师生均享。以往的升旗仪式,只是个别优秀师生的“独唱秀”,大多数师生是百无聊赖的受众。将主题队会融入升旗仪式,主持、朗诵、合唱、情景剧表演、集体舞蹈等多种展示环节确保班级内每个孩子都能获得锻炼机会,都能在升旗仪式的舞台上,在全校师生面前“露露脸,秀一秀”。
        4.体验内化师生常享。“精品化主题队会”每周在升旗仪式上展示,其创设的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易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进而内化为学生的情感、品质。学生通过“体验——内化”的德育方式,心理机能得到不断发展。
        (二)升旗仪式主题队会合二为一,实践了“五结合”
        1.与各个学科的结合。不同中队的不同队会,都融入了不同学科的元素。有语文的纵横广博,也有数学的精准推测;有音乐的妙舞此曲,也有美术的生花妙笔;有地理的天南海北,也有历史的上下古今。
        2.与经典传承的结合。高年级“走进毛泽东、走进李白”等主题的队会展示,在与古人的隔空对话、与伟人的心灵相通中,感受经典诗文的美丽。低年级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的队会展示,又彰显出经典启蒙的魅力。
        3.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十二节气”的主题队会,让学生感受四时的变迁;“清明感怀”、“重阳敬老”等主题队会,让孩子们明白我们并没有离中华民族的千年传统文化远去。
        4.与安全教育的结合。生命宝贵,珍爱生命教育尤为重要。五年级“安全教育”主题队会中的小情景剧《坏蛋来了怎么办》,激发了学校艺术组老师的灵感,由此改编为梁山少儿灯戏《坏蛋来了怎么办》,多次在区、市级文艺比赛中获一等奖。
        5.与地域文化的结合。四年级的“走进中国版图”的主题队会,由梁平的双桂堂、百里竹海走开去,南至海南,北去新疆,一路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激发出学生“厉害了,我的国”的爱国情感。
        (三)升旗仪式主题队会合二为一,实现了“六育人”
        1.机制保障育人。为了将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升旗仪式主题队会”的实施策略研究课题领导小组,统筹规划研究与实验的相关事宜,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现有资源及整合作用,落实课题研究经费,完善规范主研人员的研究行为,研究、探索、创新、制定适合我校德育工作的策略和考核机制等。
        2.师生互动育人。活动中,老师们要积极参与活动主题的筛选、设计、组织、编排,与学生一起打磨精品化的主题队会。在师生互动中,在共同努力中,为班级争光,为年级添彩,师生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成长。
        3.价值激励育人。每次主题队会,都会要求每一个孩子全程参加。不管这些孩子是优秀突出也好,还是平凡普通也罢,都会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都能得到展示自我的机会,实现自己在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价值。这种存在感,会激励学生展现出最美的一面。
        4.经典浸润育人。经典文化在德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巨大育人效力。毛泽东的远大抱负,曹操的老骥伏枥,李白的豪迈洒脱,花中君子的风骨,无不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学生的心灵。
        5.活动拓展育人。升旗仪式主题队会的开展,拓宽了学校德育的途径,丰富了育人的手段,这样的活动形式更容易让学生从心灵和情感上接受,比单纯的说教,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6.家校携手育人。在主题队会活动中,很多家长也会参与,或认真为孩子做各种支持与准备,或积极观看并拍照,或亲身扮演活动中的角色。家长与学校的有力配合,让家长目睹了学校育人的不易、体验到孩子成长的快乐,使家校共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9[S]
        [2]《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2006-4[S]
        [3]《小学生德育大纲》2007-10[S]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