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途径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6期   作者:刘振勇
[导读] 随着素质化教育的全面推进,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

        刘振勇
        山东省荣成市第三十一中小学部   264325
        摘要:随着素质化教育的全面推进,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在小学教育阶段,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的三观以及良好的社会品德,对于学生未来发展而言可谓是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就以如何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开展德育教育进行阐述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
        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学生普遍年龄较小,并且他们步入校园学习的时间也相对较短,导致学生的学习意识以及价值观念还不够成熟。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必须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建立起明确的学习意识以及三观观念,并注重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奠定一个良好的学习基础以及认知基础。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导者以及知识的传授者,就需要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强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开展,认识到德育教育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一、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生年龄较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很多时候都不能正确的去评价一个事物,他们通常喜欢模仿他人的一些行为,如:模仿家长以及老师说话的方式进行交流等,这种现象也充分体现出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那就是学生通常都是以模仿为主进行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因此,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教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老师,就需要注重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要运用自身的个人魅力来调动学生进入到德育教育的认知当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而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质,要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后续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课堂教学之中,班主任教师需要注重掌控自己的情绪变动,要将自己最好的一方面展现给学生,并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要体现出耐心以及关爱,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于自身的尊重,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结束时,班主任则需要多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要尝试与学生建立起朋友式的关系,并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平等交流,以此来更加全面的掌握学生实际情况。其次,班主任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找到学生学习上的良好品质,并及时开展谈话会活动,对各个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一方面要帮助学生认知到自己的优点,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学习意识,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不断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交流互助中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进而为学生后续的发展以及成长都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教师应该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在小学教育阶段,要想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以及相互依赖,要实现学生一旦遇到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教师这种思想。因此,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就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如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建议来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施,从而营造出一个最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另外,在小学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可谓也是十分明显,而要想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就需要班主任掌握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做到全方面了解自己的学生,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例如,在学生做错事时,班主任不要用过于严厉的话语批评,要重视小学生自尊心较强这一特点,要在课下交流时与学生进行单独对话,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一味的进行指责,运用有效的交流来缓解学生的自责心理,让学生能够正确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思,这样学生以后再犯同样错误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自己的关爱,同时还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师生朋友式关系的形式,能够将德育教育落实到师生交流之中,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了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达到了最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三、营造良好的班风
        社会有着社会的风气,而班级自然也有班级的风气,这种风气对于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可谓是十分重要。在进行班级管理时,班主任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开展一些德育教育活动,将德育教育与游戏活动进行有效的结合,如:朗读竞赛、两人三足等等,运用游戏的形式来加强学生们的团队意识以及集体意识,要让学生能够了解到什么是互帮互助,什么是团结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就会自然的尊重他人,也能够更好的与其他同学相处。同时,在小学教育中,由于有着考试的压力,导致部分学生在得到较差的成绩时,会出现低落以及沮丧的情绪,而这种情绪的产生往往会大幅度的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自信心心理,同时这种不良风气也会传染到其他同学的身上,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着重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要及时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以及同学对于自己的关爱,用情感教育以及思想教育去帮助学生重新燃起学习的自信心,这样学生的道德水平才能够真正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随之逐渐形成提升的趋势。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身心健康成长需求,就需要班主任不但要做好教学教育的工作以及班级管理的工作,同时还需要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为了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班主任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要注重规范自己的行为,发挥榜样的作用,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到班主任工作之中,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之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仅会得到质的飞跃,同时学生的道德素养也会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卫华.谈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9,(11).69.
[2]许琼.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9,(21).206-2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