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大箐乡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背景下,小学阶段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一线教师共同的教育目标。而小学美术是具有可塑性、实操性、情感表达性的学科,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能力、思维能力、想象与创造能力都具有促进性教育作用,也是小学阶段提升学生美育教育主要学科之一。为此,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增强自我学科自信,小学美术已经成为当下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修课,学生人文精神素养成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教育站位,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能够立足以生为本的教学出发,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提升小学美术有效性教学质量的目的,以此实现促进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提升和艺术修养形成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美术;有效性;方法研究
何为有效性教学。简而言之,就是教师通过投入最少的教学时间、精力、物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获得个体最大化的学习成长,这为有效化教学。而不是以教师课堂授课量的大小、快慢衡量的。因此,在有效性教学理念下,教师需要尊重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能够通过了解学生学习兴趣爱好和掌握学生学习最近发展区基础上,探索趣味性、多元性的教学方法,以此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意识,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愉快体验性,从而在学生良好学习状态下,才能助力教师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以此为教之有效、学之高效的课堂奠定基础。鉴于此,本文将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感悟基础上,谈论自己对小学美术有效性教学方法的看法,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理论性参考和现实依据。
一、唤醒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正如,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实现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的过程中,首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只有在兴趣驱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才能不会感受到枯燥,才能不会感受到刻苦,才能真正体验到学习美术的快乐感,只有如此,才能为有效教学的实现奠定基础。其次,新知导入教学环节则是唤醒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点,只有在新知导入环节上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有效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迅速进入良好学习状态,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后期教学的顺利性。
例如,新知导入上,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能力基础、兴趣爱好进行有效的设计。如:小学生年龄小,有着爱听故事的学习特点,尤其是趣味性高、情节曲折的故事,那么教师可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课程。其次,导入不仅要富有趣味性,还能具有启发性,能够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的学习欲望,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意识。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和组织一些讨论的形式,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推动学生大胆、多角度进行思考分析、比較、动脑、动手实践,表达自己的见解,寻找多种方式解决问题。适当引进竞争机制,如“看谁想法妙”“谁的想法更精彩”,引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最后,导入还有具有新奇感。教师不能反复地用一种导入形式,这样长久以往,自然会不断降低对学生的吸引力。应该以新奇感为标准,根据学生学习的认知喜好,创设不同的导入方式,使得学生更加具有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才能保证后期教学顺利开展。
二、创设情境教学,激活学习思维
深度性、有效性的学习起点,在于学生思维动机的激活。没有在思维动机的学生,则不会主动化、自觉性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为此,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教学方式,来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唤起学生的主动思考与探索的学习动机。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加强课堂情境创设的便利性、仿真性、可视性,这样将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的学习参与,不仅提高了学生直观学习理解,也将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有特点的人脸》一课内容上,首先教师提前制作多媒体课件,然后在课堂中为学生呈现一些电视剧的片段,并且询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有喜欢的明星吗?你们清楚他们长什么样子了?但是谁又能准确的说出自己父母的样子与特点呢?”。其次,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上台模仿,以多媒体课件呈现的不同人脸,或者根据自己回忆记忆尤深的人脸,进行模仿活动。这样不仅更好地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也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探究性。最后,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几幅全家福,促进学生在观察中把握基本动作要领,提升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这将为后期以“人脸特点”为主题的绘画创作奠定思维基础。
三、实践教学,发展学生思维创造
小学美术与学生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正如,美术正是人们生活情感的艺术化表达形式。那么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借助生活实践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艺术修养。例如,在讲述《变垃圾为宝》一课中,促进学生能够根据自己身边的废旧物品,进行相应的废物再利用,这个是发展学生个人思维创造力和开发学生创造美潜能的教学过程。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公园收集一些空瓶子,并且鼓励学生多动脑,从不同角度想想空瓶子能够怎么利用。同时,在鼓励学生创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以下几点,以此推动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发展。第一,应该以小组合作的学习开展,并且通过同组异质、分组同质的分配,这样将会实现优带差、差学优的教学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第二,瓶子消毒。教师可以运用专业的消毒剂,对瓶子的表面以及内部进行消毒。第三,开展实践。教师引导学生:大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手中的废品变为一个有用的生活物品。为了更好地促进各小组有效地开展,使得小组任务更加明确化,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相关的视频范例,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第四点,展示成果。各小组委派代表上台,向师生分享小组的成果。如:A小组——“我用剪刀,将瓶子的上半部分拦腰截断,并得到一个近似圆柱形的空瓶子。与此同时,我在瓶子中中部做出几个洞,并贴上我最喜欢的喜洋洋的大头贴。我将这个空瓶子当成是笔筒用。”这样通过生活化实践的方式,促使学生身体力行的体验一个物品的创作过程,不仅有效加强学生的思维创作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四、开展多元化教学评价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激励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后进生群体,对美术学习具有抵触心理的。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该贯彻素质教育发展观,一碗水端平,对于后进生群体上,应该从多鼓励、多表扬的评价上,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思的教学过程。例如,在语言评价上,对学生的作品给出积极性评价,少做批评与否定,这样将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给予学生正向化学习反馈。如:“很好”“你真棒”“你一定能行”等等。其次,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具有换位思考能力,能够清晰认识到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需要,能够从学生身上发现存在的闪光点,从而开展及时化鼓励评价教育。再次,行为评价。教师对学生绘画作品表现,一个鼓舞的眼神、一个爱护的肢体动作,都会影响到他们,使得学生受到莫大的鼓舞性。比如:伸出大拇指、抚摸他的头、眼神饱含期待与其交流,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鼓励和肯定。最后,物质奖励。教师可以通过发一朵小红花、一个小勋章、一件小饰物,小学生都会很在乎的。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之间良好化学习竞争氛围的产生,从而更好地提升小学美术有效化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有效化教学方法的研究中,一定是依据学生审美标准和客观学情发展需求上,设计课堂实施的教学策略,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服务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从而全面促进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巴音吉尔格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33.?
[2]涂长鑫.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C]..教育理论研究2019:221.?
[3]姚育晓.浅议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J].美术教育研究,2018(0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