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6期   作者:方琴
[导读] 在高中教育阶段,地理作为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方琴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音乐学校
        摘要:在高中教育阶段,地理作为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教学难度相对较大,是现阶段提高学生综合水平不可缺失的一大部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地理现象可谓是随处可见,这就说明,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就需要教师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历出发,开展生活化地理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生活素材都有效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在拓展学生地理知识视野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应用策略
        在如今这种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地理知识的应用范围也越加广泛,同时地理学科的难度也随之逐渐增大,而对于高中生而言,这种现象的产生无疑又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学习压力,致使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学生的地理学习难度,成为了当前高中地理教师最为关注的话题。伴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生活化教学模式也逐渐走到了教师的眼帘,而针对当前的地理教学需求,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无疑是一项最佳的方案,其能够通过学生熟知的地理现象来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理解能力,对于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可谓是有着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以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进行阐述与探讨。
一、理论教学结合生活实际, 谚语引入提升课堂效率
        理论概念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而对于知识点繁多,且术语专业的地理学科而言,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显然不利于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与理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针对当前的教学情况,教师就需要针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做出改善,要在地理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素材,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运用生活中的地理资源来优化课堂教学的形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课堂教学的质量。其中谚语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其流行性较广,且具有明显的现象特征。因此,为了加强学生对于相关地理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就可以通过引入生活谚语,来优化地理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一课时,首先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网络技术等方式来结合教学主题进行相关谚语的查询,以此给予学生一个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运用自身的想法去进行学习资料的查阅,然后再针对学生提出的谚语内容进行讲解:从黄尘翳沙漠,到念子何当归,通过其中的凄凉寓意来表达荒漠化的危害,让学生能够结合语句来进行联想,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荒漠化的理解,同时又通过这些信息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随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到课堂教学之中,针对荒漠化进行深入了解。

另外,针对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同样还可以采用土地标语来进行引导,如:不是荒漠征服人类,就是人类征服荒漠;如果恣意乱砍乱伐,那么我们最后一个旅游景观就是沙漠等等,运用这些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标语来加强学生对于荒漠化危害的认知,进而通过这些多样的形式,来不断加强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模型教学融入生活场景, 微课导入强化学生印象
        地理模型的构建作为加强学生直观效果,提高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唯一方式,是现阶段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够频繁接触的知识现象必然就是地理现象,其与我们的生活可谓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构建地理模型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学生熟知的地理现象作为参照物,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加强学生对于相关地理知识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掌握学生的生活经验,要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历出发,将学生认知且熟知的地理现象以地理模式的方式呈现在课堂教学之中,一方面加强学生的直观效果且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运用直观的地理模型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进而从根本上加强学生的学习质量。
        例如,在教学“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课时,其中湿地资源作为自然界最丰富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教师就可以针对这种景观的呈现形式构建出地理模型,然后在课堂教学之中,针对湿地资源的环境功能以及效益与学生进行共同分析与探讨,运用学生随处可见的湿地资源,来加强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展开,帮助学生建立起生活与知识的关联性认知,从而不断加深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结合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在课堂讲解结束时,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在休息时间以及在放假时间,多多进行实际生活的观察,看一看我们周边有哪些湿地资源,并分析应该如何开发与保护这些资源,从而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观察习惯,让学生能够积累到更多的地理经验,为学生后续的地理学业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地图识别结合生活工具, 智能地理升华教学质量
        智能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应用地理知识的门槛,同时也增加了人们与地理知识接触的频率,其中地图识别可谓是最为常用的地理工具。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就应充分注重学生地理地图的阅读能力,要从学生的已有生活角度切入优化课堂结构,进一步加强高中物理教学的实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迎合素质化教育的全面推进,高中地理教师就必须重视到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要注重将传统的地理教学形式转向生活化教学,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都有效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不断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与生活的关联性,从而以此在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学生的地理学习意识,促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准。
参考文献:
[1]吕志忠.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生活化教学案例探析[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2).58-61.
[2]刘桂香.浅析高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9,(30).23-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