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培育探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6期   作者:邓俊良
[导读] 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在此时小学生身体发育速度加快,

        邓俊良
        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上江圩镇中心小学

        摘要: 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在此时小学生身体发育速度加快,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务必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保障小学生正常体育锻炼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就变得格外重要。但由于部分教师对于小学生体育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教学效果较为单调,无法使小学生意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不利于小学生体育素养的培育。对此,教师应结合各个小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通过丰富自身教学手段的方式,将体育课堂的教育变得多样化、多元化,提高小学生体育运动积极性的同时,促进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教师;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
        体育核心素养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中包含了小学生未来体育学习的多种必要因素,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当前,部分体育课堂的教学依然存在教学目标、方向模糊的现象,小学生在体育课上身体无法得到充分锻炼且由其他学科带来的学习压力无法缓解。对此,教师需要提升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结合体育素养的培育,使小学体育的教学内容规范化、合理化,改善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保障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一、开展游戏竞赛,提升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小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巧的综合的表现,提升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可以强化小学生的身体机能,降低小学生从事体育锻炼时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几率。游戏竞赛是教师将体育教学与小学生喜欢玩游戏的天性相结合,开展合理的体育竞赛项目使小学生参与其中,在轻松快乐的游戏氛围里增强小学生的运动技巧,保持小学生充沛的学习活力,进而实现小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组织小学生集体参与篮球、羽毛球等球类比赛活动,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可以对班级的男生、女生分别制定游戏竞赛规则。男生进行篮球比赛,女生进行羽毛球比赛,比赛由淘汰轮换制进行,教师将男生、女生分成人数较少的多个小组,小组间的比拼以五分为标准,首先获得五分的小组继续比赛,失败的小组则由其他小组代替进行。在比赛前教师应带领所有学生进行团体的热身运动,随后为小学生讲解必要的赛事要求,确保比赛可以顺利进行及在运动时可以保障小学生的身心安全。教师开展体育比赛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求胜心理,使小学生可以更加积极的进行赛事比拼,同时还可以锻炼小学生的各种运动技巧,促进小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和身体素质的增强,
        二、深化生活讲解,塑造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是小学生为了保障自身身体健康而做的各种恢复运动及生活健康活动,塑造健康行为意识有利于改善小学生的身体状态,降低小学生由于不正当行为而引起的生理、心理疾病发生几率。

生活讲解是教师培育体育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其旨在发挥小学生更加熟悉生活事物的特点,将教学内容与小学生常见的生活事物进行结合,提升小学生对于体育知识学习的亲和力,从而促进小学生健康行为意识的塑造。
        例如:课堂体育任务锻炼结束后,教师在带领小学生进行恢复训练时教导他们健康行为的知识。“同学们,有谁知道我们生活中的哪些活动属于健康行为呢”教师提出问题。一名小学生表示:“老师我知道,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及充足的休息睡眠”。另一名小学生进行补充:“还有合理的荤素搭配以及充足的食物、水分补充也属于健康行为”。“大家说的都很好,我们在生活中从事健康行为可以保障身体健康,而不健康行为则会威胁我们的身体状况,大家知道有哪些么”教师再次提出问题。第三名小学生表示:“老师,像是不规律的作息、抽烟喝酒、经常发脾气这些都属于不健康行为”。在生活讲解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在生活中的“主体地位”,让小学生独立思考保持身体健康以及危害身体健康的各种行为活动,掌握现阶段体育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小学生健康行为意识的塑造,避免不健康行为的出现。
        三、分析具体案例,树立体育道德
        道德是小学生规范自身言谈举止、行为动作的主观心理约束,体育道德与之相似,是小学生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行为要求。分析具体案例是体育教师进行知识教导时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具体的案例讲解,使小学生知晓其中包含的各种体育知识及正确的行为动作,让体育教学有据可依。所以,教师可以使用案例分析来树立小学生的体育道德意识。
        例如:教师带领小学生分析某场篮球比赛的案例。“同学们,在该场比赛中哪些行为可以展现球员身上的体育道德呢”教师结合案例提出问题。一名小学生进行回答:“老师,比赛时双方都拼尽全力、用尽本领来争夺冠军,可以展现球员的公平竞争意识”。第二位小学生进行补充:“篮球比赛属于危险系数较高的体育赛事,但所有球员依旧为了团队胜利而不断拼搏,这是对体育比赛的热爱。”第三名小学生说:“比赛中一名球员受伤,他的对手立刻叫停比赛带领他去处理伤势,这是对竞赛对手的尊重也是对体育比赛的尊重”。教师使用分析案例的教学手段可以提升小学生对于体育道德的认知水平,使小学生可以通过案例中存在的行为塑造自身正确的体育竞赛意识,促进小学生良好品格树立的同时,加速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
        总而言之,培育体育核心素养有利于小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的提高,规范小学生的日常行为活动,树立小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教师通过多种体育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小学生体育运动潜力、发挥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天赋,促进小学生各项身体机能增长的同时,为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腾,詹建国,张金玲.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渗透体育核心素养理念路径的研究[J].体育师友,2018,41(05):1-2.
[2]姜英花.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7):69+88.
[3]毕晓磊.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8(09):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