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6期   作者:郑达贵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各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郑达贵
        西畴县鸡街乡牛厂坝小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各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学生能够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相比以往有所提升。近年来,青年人的“亚健康”状态为教育工作敲响警钟,可见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体育教育。但是,受到农村环境的影响,在教育工作整体不断进步的同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接下来,本文将围绕对农村体育教学现状的研究分析,对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具体策略展开进一步论述。
        关键词:农村小学;小学体育;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最终将一无所有。而小学的体育课程,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同时磨炼学生心智的有效手段。在最近几届奥运会中,我国国家代表队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尽管如此,我国依然不能被称为“体育强国”。我国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口在农村,因此,农村体育教育事业是强化我国国民身体素质的基础。
        一、农村体育教学现状研究
        (一)缺少体育教育器材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提出,小学低年级学生,需要每周四节体育课,中高年级学生,需要每周三节体育课。在这样的课时安排基础上,对体育教育器材的需求量极为庞大, 但是,农村中的体育设施,多数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检查而配置,待检查过后,这些器材大都被“封存”,不再使用。在很多农村的小学学校中,经常可以发现,操场上没有规划出各种球类的专用场地,跑道不标准,各种运动器材甚至还贴着商标。更有甚者,有些器材并不是因为过度使用而损坏,是因为闲置时间太长而损坏。与此同时,学生接受体育教学时,由于缺少体育器材,不能及时的进行实践锻炼,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真正的把教师传授的体育技能和技巧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进一步加深了体育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二)缺少体育教育场地
        农村小学体育场地严重缺乏,学校的校园就是操场,难以规划处标准跑道,更不能腾出空间为学生规划处各种球类项目的专用场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是因为农村地区缺少土地,而是对土地的利用效率不高,对土地的规划较差。可以看到,很多学校建起了新的校舍,但是并未给学生的运动场地进行规划。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学校大多在村庄附近,或者在村庄之内,即使有专用的操场,也会被一部分素质不高的村民占用,堆放废弃物品,严重的影响了教学秩序,又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校的管理者坐视不管,进一步造成了学生的体育教育场地不足。
        (三)缺少体育专职教师
        在农村中,很多体育教师都是兼职教师,他们本身应该是语文或者数学以及其他科目的任课教师。可见农村中的教师专业素养整体偏低,体育知识储备不足。同时,也由于此,兼职教师往往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甚至经常因为本身执教的科目而占用体育课时,这种现象在考试临近时,表现的尤为突出。因此,在体育课堂上,经常发现操场中并没有学生的欢声笑语,矫健的身影,只能看到埋头苦学的学生。
        另外,每一名教师都是普通人,他们的精力非常有限,兼职体育教师往往不能够热情饱满,精力充沛的完成教学任务,经常“放养”学生,让他们在体育课堂上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便解散自由活动,导致教学任务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无法完成。
        二、农村体育教学策略探究
        (一)增加硬件设施与师资力量投入
        学校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教育机构,学校的管理者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每年招聘都要招聘一些专业素质过硬,教学理念先进,精力充沛的年轻教师,用年轻教师的热情去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渴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同时,也要形成增长机制,采用教师“替换制度”,确保临近乡镇与村庄的每一所学校中都能够拥有专职专业的体育教师。
        除此之外,要加强对硬件设施的采购,加强对土地资源的规划,加强对学校教育用地的管理,确保学生能够拥有专业的运动器材,确保学生能够拥有充足的运动用地,确保学生的运动用地被合理使用。如此一来,学生们便能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体育学习任务,从而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不断发展。
        (二)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提升专业素养
        在教学的过程中,身为体育教师,应当积极的参加由学校组织的教学大赛、集体备课等活动,从而能够在充分学习他人经验,为自身的教学活动带来积极影响。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深入的学习新课程标准,加强对体育课程整体的把握和劣迹。同时,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自主研发适合学生,能够充分结合现实生活的校本课程,为每一个年段的学生合理规划应当学习的内容。比如,一二年级的学生学习“跳绳”、“踢毽”等有趣,且运动不激烈的项目,中年级学生学习“慢跑”、“立定跳远”等基础运动运动技能;高年级学生开始接触球类运动,如“篮球”、“足球”,在增加学生运动量的同时,加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专业性,提升小学生的运动能力。
        (三)明确体育教学任务,灌输安全意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有详细规则的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让课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促使课堂教学秩序井然,有条不紊。比如,教师在执教“篮球”项目时,可以在课程导入时,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小游戏,让学生初步认识篮球,随后为学生讲解篮球中的各种技术动作,并引导学生模仿,随后,组织小型的篮球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锻炼,从而掌握教学内容。
        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是要把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穿牛仔裤、皮鞋、口袋中装钥匙,更不允许学生戴首饰、手表等金属物件,避免学生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因这些与体育教学无关的物品受伤。另外,也要对课堂秩序提出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在参与体育运动时严格的按照教师制定的课堂规则进行,不与其他同学发生肢体冲突,在遇到矛盾时及时向教师汇报,由教师出面调解,最大限度的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安全。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应对意外状况,帮助学生了解容易发生意外的因素。比如,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游野泳”、“滑野冰”的潜在危险,要求学生在远离没有安全保障的水塘、湖面、水库等地点。与此同时,要教会学生在遇到危险情况时的基本应急手段,比如,从较高的地方摔下时,要向前翻滚;遇到有人溺水,要大声呼救,或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使用长竹竿或其他能够给溺水者提供支撑点的工具施救。
        (四)搭建体育展示平台,深化教学效果
        体育课程中,对学生进行考核是必要的,但是体育课程不与其他课程一样,可以通过试卷的形式,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体现在试卷上。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考核时,可以通过各种多元化的形式,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比如,教师在考核学生时,可以通过“小型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的方式进行。在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便于教师观察每一名学生在运动会中的表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作出进一步的教学规划,为学生的体育能力发展制定合理可行的计划,有效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
        总而言之,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只有学校足够重视,教师付出心血,学生全力配合,才能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为新时代中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柳春旭.浅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4(27).
        [2]孙明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新课程学习,2012(04).
        [3]刘满福.城镇农村学校中小学生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