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6期   作者:刘玉良
[导读] 中职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历来备受关注

        刘玉良
        金华实验中学 321025
        摘要:中职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历来备受关注。本文对如何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而提出了四点策略性建议,分别为夯实基础,打牢数学根基;培养兴趣,提高学习动力;课堂沟通,落实情感教育理念;翻转课堂,应用信息技术。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实践积极探索和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及方法,以期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数学;数学教学;教学有效性;教学思考
        中职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历来备受关注。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对此谈几点策略性建议,希望对相关教学工作者有所助益。
        一、夯实基础,打牢数学根基
        相对于普通高中生而言,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一般较差,而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不能教学中逐步地使学生打牢数学根基,则其能力发展也就根本谈不上。所以,夯实基础是一个最基本的前提。这里所说的夯实基础,绝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概括来说,不仅要使学生理解知识点,更要注意使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明白其来龙去脉,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不少中职教师觉得所谓“基础和根基”,就是指的数学概念、法则及规律,即教材上明确呈现出来的知识点,其实并不是这样,所谓基础,从较广义的观点来看,还应包括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一些有用的解题的思路、技巧以及注意事项等等,这些都是应在平时经常强调的。
        许多中职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每次考完试,都会有很多不该丢的分,有的是看错了,有的是马虎算错了,其实这些都是基础不过关所造成的,这是根本上的原因。就笔者自身而言,为让学生打牢根基以形成稳实的基础,笔者在教学中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讲清概念,挖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彰显和强调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注意锻炼学生学科思维;对于易错点多总结,多强调;突破计算关,提高正确率;书写规范,不跳步,不漏步;养成细审题,精读题的习惯;做题要有一个平静的心态。由于中职数学实际上难度并不大,只要做好了上述几个方面,则也就可以使学生形成稳固的数学根基,为能力和素养的发展。
        二、培养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教育心理学表明:当教学活动能引起学生兴趣时,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大幅提高,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并认为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于是表现出喜悦和求知的欲望,加强对知识的探索力量和克服困难的意志。这一点对于中职数学教学尤为重要,因为很多中职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向来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语言感染力,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经常变化教学形式,并通过各种数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实践来看,中职学生不喜欢一板一眼呆板沉闷的讲授知识,而是青睐于新奇有趣的活动形式,如讲故事、探究性试验、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竞赛、合作学习、现场演示,乃至于野外考察、社会实践等等,这些在数学课堂中都是可以合理落实的。
        当然,也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应始终把握住一个关键点: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教师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对于基础相对较差,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弱的中职学生来说,这一原则尤其重要。另外,课前要多进行集体备课,注重研讨每一节的课堂结构,明确章节的总体分几部分构成,每部分以什么方式教学生学习,时间如何分配、思考问题和训练题的设置等。总之言之,教师要吃透课标、教材和学生,要始终树立一个观念,即教师不只是能解答学生的问题,而且要教会学生怎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善于搭建“台阶”,设置“脚手架”,使学生的思维能够顺畅开展。
        三、课堂沟通,落实情感教育理念
        课堂教学过程必然伴随着沟通过程,能否有效地进行沟通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中职数学课堂中师生缺乏沟通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其原因一方面是中职教育重视实践技能,很多学生认为理论知识并非如何重要,甚至于一些教师也抱有此种想法;另一方面,则是有的教师认为中职学生大多都是素质较低,迫于无奈才来中职学校找出路的,因此首先从心理上就存在隔阂。

其实,作为一个负责而优秀的教师,当然应该注重课堂上乃至于平时的师生沟通,形成稳固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落实情感教育理念。对此应把握好两个基本点:
        首先,教师要真心地关爱学生,使学生信任自己甚至依恋自己。古人说得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仅仅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宏观上的心理需要,也是引起和保持学生上课注意力的一种“心理过滤剂”和“催化剂”,学生一旦体验到教师的关爱,就会淡化各种消极情绪,产生一种教师讲什么他爱听,教师做什么他爱看的心理倾向。当然,与学生做朋友也不能建立在口头上,教师要充分融入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需求,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从而让学生认可自己,接纳自己,真正把老师当作他们的朋友。
        其次,在上述的基础上,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这也是新课改所注重的基本方面。对于教师而言,只要是自己的学生,无论是聪明的、听话的、还是顽皮的、认真的……都一样的是可爱的,他们各有所长,都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教育,让他们不断进步,成为有用的人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既要能看到学生的向师性,又要能看到学生的独立性,能够对各类学生因材施教,满足他们各方面的需求。相反,如果看不到学生的独立性,从狭隘的教育观念出发,总看学生的不足之处,师生关系就很可能紧张,严重的就会分散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导致学生对该门学科反感,自然难以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总之,正确的学生观,是教师教育思想成熟的标志,是教师教育教学艺术的起点,更是是吸引学生注意、师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
        四、翻转课堂,应用信息技术
        当前社会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线教师当然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工具,不但提高教学效率,还要能够有效地改变教与学的结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这方面,莫过于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该模式使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这意味着教师不再是知识交互和应用的中心,而学生成为了学习过程的中心。
        比如学生可以反复通过观看视频来熟悉课堂内容,另外可以借助网络及时与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收获和困惑。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形式来获得帮助。老师也就有了与所有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沟通的可能,这样有利于老师掌握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到所有的学生,而传统的课堂,教师是很难关注所有的学生的。同时,对于学生而言,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学习方式更灵活。传统的教学课堂比较死板,尤其是数学要想让学生感兴趣比较困难。所以才造成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比较反感。而翻转课堂要借助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而这个是学生感兴趣的。通过一个手机或一台电脑就可以学习,可以灵活控制自己的学习时间和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接受,也就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本文对如何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而提出了四点策略性建议,分别为夯实基础,打牢数学根基;培养兴趣,提高学习动力;课堂沟通,落实情感教育理念;翻转课堂,应用信息技术。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实践积极探索和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及方法,以期不断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傅钦志. 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 2014, 000(024):57-60.
        [2]王小玲. 提升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 管理观察, 2014, 000(033):164-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