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其运
巴中广播电视大学(巴中社区大学) 四川 巴中 636000
摘 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许多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大数据直接深刻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方面。本文主要讨论大数据的含义和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以及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运用大数据的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教学
近些年来,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国家在科学与技术领域当中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和发展,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当下的教育事业也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有效地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教学,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就能学到很多的专业知识。高校计算机教师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把信息化教学更好地运用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去。
一、大数据的内涵
大数据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数据的总和,而从信息化角度进行理解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而大数据的四大特征:大量、高速、多样、低价值密度。所谓大量便是指大量的数据进行集合汇总;高速指计算机处理数据的速度已经可以跟上人类的快节奏生活,可以将大量数据进行快速的分类;多样性指计算机技术不再局限于原有的数据计算,而是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各种资料;低价值密度是指大数据分析不再具有原来的复杂化,而是可以全方面进行快速而有效的数据分析。而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各个高校要想使学生在社会得到更加的发展,就必须使得学生掌握基础的计算机知识,以便在今后工作过程中适应发展。并且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引入大数据,能够有效的进行教学创新,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学校信息化建设不足
由于前期社会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使用程度也不足,同时,老师还缺乏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认识。导致学校并没有专职人员对信息化的设备进行管理与维护,以至于大部分都有不同轻重的损坏。除此之外,高校也缺失信息化人才,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从而使得学生在计算机课程学习过程中不能做到精益求精,只能从表面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掌握。
2. 计算机教学不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学会理论知识,只要掌握了理论知识,就能很好的运用这门课程。殊不知,在计算机行业中,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果只是一味的使学生掌握课本理论知识,而不懂得让学生创新,那么学了计算机就相当于未学,得不到很好的应用。这样的情况下培养的学生,可能也没有拥有着计算机专业应该有的思路,那么到了工作岗位上也难以进行开发思路的培养这是教育观念出现的问题。
当然,不只是教师有这样的想法,大部分高校的高层也是如此认为,从而导致学校计算机设备缺失,学生无法得到充足的理论实践,进而导致学生在计算机的学习过程中实践与创新能力缺失,无法得到更好的发展。
3. 缺少各专业课程的融合,造成资源利用浪费。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跨度非常大的专业,所以在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时,可以使各个课程相互结合,进行实践。但是由于不同原因,很少有学校进行这项工作,首先是老师只会对应擅长的领域,很少会想到跨学科进行操作,缺乏整体性的思考。其次是学生思维能力有限,不能进行多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导致计算机无法在各个学科中得到运用。而这对于学生学生计算机课程是极其不利的,因为学生学的是计算机一个整体专业,他们需要变通思想,需要将计算机运用到各个方面。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教学展开策略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而如今的大部分高校计算机教学存在教师水平有限,师资力量不足等现象,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该首先招揽相关的计算机人才,充实学校的计算机教学。首先,高校可以从引进具备新时代管观点的人才,使得这些人才可以为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注入新鲜的血液。并且新型的计算机人才会带来新的计算机知识,可以使得学生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除此之外,高校可以对原有的教师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使其可以在原有的知识中学习到大数据时代下的新知识,以便及时更新自己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更好的教学。
2.创新教学模式
利用大数据教学,可以将互联网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相结合,进行有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互联网+技术是把多种元素集合起来,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后,呈现出一种新的形式展示在学生的课堂上,把教师和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协调的、有创造性学习整体。在计算机课堂中,同学们在老师的教导下,利用计算机进行实时的训练,在每节课的最后学生和老师可以一起评价当堂所学内容,同学把不懂的设计问题反馈给老师,在下节课老师可以进行解答。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同学既发挥了自己的主体性,又把不同的问题反馈给老师,进行差别化解答,能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确保学生主体地位
在没有应用大数据技术之前,很多老师在开展计算机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往往都是根据自己原有的计算机知识,将简单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这种模式之下的计算机教学活动,老师只顾着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但是却很少站让学生做为课堂的主体进行有效的锻炼,没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展现出来,这样情况下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太好,学生如果不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当中,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也不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根据理论知识进行训练,并且可以根据计算机操作及时进行相关问题的反馈,这样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便能进行一个有效的交流和沟通,那么学生的主体就位就能够充分的展现出来,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对以前也会有一个显著的提升。
四、结束语
计算机是高校学生走入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门技术,在大数据时代,学生必须具备基础的计算机知识,以便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快速的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问题。所以在高校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计算机的基础课程授课,以保证学生可以尽早接受新科技。
参考文献:
[1]李隽.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教学初探[J].电脑迷,2019,(14):179.
[2]胡章胜.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6):73-76.
[3]王慧,白红英,马丽,等.基于"速课"的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J].江苏科技信息,2019,36(27):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