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化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6期   作者:熊利
[导读] 文章重点研究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化

        熊利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第三小学    636064
        摘要:文章重点研究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化。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详细论述计算能力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第2部分阐述小学生计算能力存在的问题;第3部分针对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出相关策略。通过这些研究工作的开展,为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探索出一条可行的道路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生;小学教师
        在数学学科的知识学习中,计算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素养,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所以,在小学这个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引发学生对计算能力的重视,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个人的计算能力,不仅对学生当下的学习非常有帮助对其今后继续学习更加深度的数学知识同样也是有着积极影响的。
        一、计算能力的学习重要性解析
        计算能力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这种重要性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计算过程是连接题目条件和结果的桥梁。客观地说,计算能力的具备和计算行为的发生并不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而是一个获得最终结果的具体过程。这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因为计算能力本身是一个最终结果,而是我们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的一个必经之途。例如我们想要得到算式857-432×32÷16+(5×8÷12)的最终结果就需要具备出色的计算能力。也就是说拥有良好的计算能力是我们得到这个算是结果的一个必经之路,为了确保自己能够得到最终的正确结果,我们才会如此注重计算能力的强化和提升。因此从这种角度上来说计算过程是连接题目的具体条件和最终结果的一个桥梁,而且是唯一的桥梁。如果计算能力不过关,获得的最终结果正确性就存在争议。第二,计算能力在考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对小学数学的学习而言,最终的结果意味着一切,如果学生最终得出的结果是错误的,那么即便整个分析过程写的非常合理和完善,也不能改变学生直接丢掉题目对应的所有分数的结局。在数学中,题目最终结果占据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接近于一票否决的地步。如果结果不正确,那么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白费。因此,要想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必须要强化个人的计算能力,二者之间是一个直接对应的关系。特别是在小学数学考试中,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很端正,知识掌握也非常牢固,但是在计算环节由于一时出了问题而得到了错误结果,那将是一件非常令人惋惜和遗憾的事情。而另一方面,计算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需要学生的自觉努力和主动练习,教师在学生计算能力培养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都相对弱很多。因此,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计算能力的重要性,积极上进,努力进取。
        二、小学生计算能力存在的问题
        计算能力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非常重要这一点,我们经过上文阐述已经有了一个详细认识。但是在我校学生提升数学计算能力的过程存在一些问题。第一,部分学生虽然计算正确率能够得到保证但是计算时间略长。出色的计算能力是计算正确率和计算时间的双向保证,这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计算出正确答案而且计算正确答案的时间也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计算正确率的重要性我们无需多言,计算时间的把握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一场正规的数学考试中,考试的时间长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的作答,如果超出了规定时间,那么即便学生的正确率能够得到充足的保障也于事无补。在我所直教的班级中就有此类情况,部分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始终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准,但是唯一的缺点就是计算的过程耗费的时间过多。我也曾经重点提醒这些学生要适当提升自己的题目计算速度,但是最终取得的效果始终不是非常理想。第二,学生的计算行为不够仔细。

计算时间固然是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另一个方面就是学生的计算仔细程度了。如果学生过分追求题目计算的速度,那么很可能导致计算过程不够细心,最终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这类问题在数学计算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粗心大意。学生原本可以熟练计算出题目的最终结果,而且计算的难度系数也并没有超过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就是由于在计算环节犯了一些低级错误而出现了与预期不符的结果。例如“1/5+1/6=1/11”这就是非常典型的因为粗心大意而范的计算错误。计算的结果是错的,题目的分数便全部失去,这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令人惋惜的结果。但是很多学生即便经历了此种类型的错误也很难引起真正的重视,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只不过是一时大意,马失前蹄。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便形成了非常不好的计算习惯,而坏的数学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工作产生的负面影响却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要充分重视学生计算能力存在的相关问题,不管是大问题还是小问题都要充分重视起来并通过相关的教学举措予以纠正和指导。只有当教师对学生的计算问题保持了足够的重视,学生也才会逐步意识到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并努力改正自己的问题。
        三、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部分着手:第一,通过阶段性的方法提升小学生的计算时间。针对那些题目解答正确率很高但用时过长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阶段性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做题速度。例如在每次遇到计算题时,教师可以针对班级内的此类学生在做题时间上做出规定。例如这些学生一般在10分钟完成一道题目解答,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在9分钟之内完成,在定下这个目标后教师也不用力气要求学生严格执行,而是首先要让学生适应9分钟的解题时间。可能在一开始的解题速度不能控制在9分钟之内,但是每一次的解题时间相对于上一次有所减少也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当乡官学生都把自己的计算时间控制在9分钟以内后,教师在9分钟的基础上进一步缩短。新时间的推行仍然按照原来的思路进行下去,留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允许他们算错允许他们慢慢成长。知道这部分学生都把最终的解体时间控制在一个相对较短的范围内。需要指出的是,教师缩短学生的计算时间也要有一个正常的时间标准为参考,例如解答一道题目的正常时间是5分钟,教师在提升学生做题速度时也应打最终的时间确定为5分钟左右,而不是当学生已经到达这个标准后继续要求他们缩短时间,这种内卷式的教学理念如果得不到一个有效的控制,对学生反而会产生巨大的伤害。第二,通过教学指令的方式消除那些粗心大意的计算问题。粗心大意的问题更多的是反映学生的学习行为不够仔细,虽然此类型问题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高频率出现的问题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从主观上轻视这种问题的危害性,而恰恰相反地,教师要尽自己的能力去控制乃至最终消除学生计算过程中粗心大意的问题。在具体的实施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指令的方式形成一种强制的力量让学生在这种强制力的约束下改正粗心大意的计算问题。例如针对那些在计算时经常粗心大意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把一道题做两遍,甚至三遍。每一遍都要保持足够的专注程度,将相关题目作为一道新题进行解答。通过增加计算次数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计算结果进行验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因为粗心大意所导致的错误。
        综上所述,计算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必须要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也是彰显学生具备良好数学专业素养和学习能力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就要投入足够的教学成本,把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林.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思维训练的路径[J]. 安徽教育科研,2019,(24):64-65+69.
        [2]王永祥. 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J]. 当代家庭教育,2019,(36):163.
        [3]孔冬良. 情境教学下小学数学与计算思维的融合分析[J]. 当代家庭教育,2019,(36):166.
        [4]高欣荣. 小学数学计算错因分析及对策[J]. 河北教育(教学版),2019,57(12):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