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6期   作者:杜春英
[导读] 班主任是小学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参与群体

        杜春英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七中心小学
        摘要:班主任是小学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参与群体,也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小学班级的管理水平,小学生的身心成长情况等都与班主任的工作有着紧密联系。所以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能够满足小学生的需求,受到小学生的欢迎与配合。而在以往的小学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可以看出其中一部分工作还存在某些瑕疵,需要及时加以解决。本文从关心学生情绪、拓展学生视野、指导学习方法和推动自主管理四个方面,对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策略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工作策略
        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复杂而繁琐。大部分班主任同时兼任某一学科的教学工作,所以既有日常的教学任务,还要做好学生管理与班级管理工作,更要关心小学生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班主任因为感到分身乏术,所以从自身工作的角度出发来制定工作策略,虽然一定程度上使得工作的复杂度有所下降,班主任的时间精力得到了某种释放,但偏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换句话说,只是让班主任更容易开展工作,而不是让学生得到了更显著的成长。这种舍本逐末,倒果为因的做法必须得到改变。
        一、关心学生情绪
        当代小学生成长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信息技术飞速进步的时代,与以往的同龄人相比他们显得更加“成熟”,独立自主的愿望更加强烈,心理情绪波动比较大。反映到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有的学生会表现的比较“任性”,“不听话”。如果从班主任的角度出发,可能就会对学生采取压制的策略,容易形成师生之间在心理上的对抗;而如果能够从学生角度出发,多关心学生的情绪变化和情绪根源,能够有效解决问题,虽然短期内看起来比较耗费时间精力,但能够收获学生的信任,为未来班主任工作的顺畅铺平道路。
        例如,小学生因为希望独立自主,所以非常渴望得到成人的关注和肯定。班主任要明白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和情绪需求,在刚接手班级的时候要尽早记住全班同学的姓名,分析总结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时常对他们表示肯定。这在成人来说可能是件小事,但在学生心中是一种非常积极愉快的体验。又如,在学生出现了一些情绪波动的时候,教师要与学生单独谈话,在保护其隐私和自尊心的基础上找到问题根源,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他们的关心和对其独立人格的尊重。
        二、拓展学生视野
        小学生处在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而之所以现在很多小学学科教学强调与生活相结合,是因为小学生的这种成长非常依赖他们对于生活体验的认识和理解。这是由小学生的天性和人的认知生成规律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如果能够有效帮助小学生拓展视野,让他们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能够极大促进他们的成长。因此,班主任不论是在学科教学还是日常班级管理中,都要积极引入更丰富且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教育资源,将拓展学生视野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策略。
        以班主任同时兼任小学数学教师为例。

在进行“轴对称和平移”的教学时,除了教材中提供的案例外,教师也要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从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中举例,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回忆和寻找更多的学习素材,一方面以数学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帮助他们将数学知识拓展到更多的领域中去。又如,班主任平时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由学生提出自己的兴趣爱好方向,班主任据此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向他们推荐书籍,指导学生主动探索书籍中的知识,为有效拓展视野做好知识上的积累。
        三、指导学习方法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班主任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套适应其个人成长发展的科学学习方法。而且作为学生和各学科教师之间的桥梁,班主任除了要在自己兼任的学科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要配合其他任课教师做好同样的工作,推动学生全面进步,不留下死角,不造成偏科。这就需要班主任对学生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同时还要与任课教师有积极有效的沟通,全体师生要更为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大家一起进步。
        例如,班主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有问题,除了要在课堂教学上指导学生学会阅读题目,提取题目或其他文字内容中的关键点,还应及时与语文教师沟通交流,探讨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是否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如果确实存在此类问题,双方则要进一步研究分析,寻找语文教学策略方法上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接着通过沟通会等形式争取其他任课教师的理解和配合,广泛吸收意见建议,最后对方案进行完善并在所有学科教学上进行试用,以尽快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四、推动自主管理
        上文已经提到,从班主任的角度出发开展工作,短期内可能效率比较高,但长期来看对学生的发展不利;而如果能确实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则短期内要班主任要付出更多努力,长期就会显现出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班主任要想办法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来,让学生能够发挥出积极正面的作用,逐渐形成良好的自主管理意识与能力。这样班主任很多更加复杂,作用更大的工作策略和具体手段才能有实施的基础,才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越来越高的效率实现成长进步。
        例如,教师要重视班干部的作用,逐渐赋予班干部越来越多的权力,让班干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而不仅是做班主任的“传声筒”。每过一段时间,要通过选举或轮换的方式给予其他同学担任班干部的机会,让学生都能明白班级管理到底有什么作用,自己又应该怎样做,从而逐渐培养起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又如,在一些集体性质的活动中,是全面展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好机会,班主任要站在指导者的角色上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组织管理,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集中锻炼。
        总之,小学班主任的工作颇具挑战性,大家要立足现实条件,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从科学的视角来进行班级管理和教学管理等工作,要保持一颗创造性的头脑,以学生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根本。
        参考文献:
        [1]陈兆翠.谈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的有效性[J].华夏教师,2018(29):87.
        [2]张永胜.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1):277.
        [3]褚红燕,杨玉峰.谈小学班主任工作存在问题以及应对策略[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16):2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