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法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的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6期   作者:  方乃周
[导读] 随着教育教学活动的不断推进,以合作学习为代表的一种新型化学习活动开始走进教师的视野,

        方乃周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十四中学  安徽省 淮南市  232007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活动的不断推进,以合作学习为代表的一种新型化学习活动开始走进教师的视野,成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然而,在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致使合作活动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对此,在现阶段的生物知识讲解中,教师应当对合作活动的细节进行优化,逐步打造完善的合作学习体系。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中生物;分组
        合作学习活动是一种新颖的教育教学形式,能够有效地强化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中完成对知识的深度解构。但是,在实际使用合作活动时,合作没有方向、组员分配方式不合理等问题,使得合作教育的价值得不到有效地彰显。所以,在当前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当主动地从合作学习活动的特点出发,为学生设定合作学习的方向,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组员划分,并明确自身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之中,加快学生的合作效率,以便在真正形成完善的合作活动实施体系中,逐步打造优质的高中生物课堂,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效果。
        一、提出合作任务,明确合作方向
        为学生设定合作学习的任务,是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生物知识的第一环节。试想,当教师单纯地为学生设定合作学习的形式,而不为学生提出合作学习的任务时,学生会因为生物素养较低,无法找到明确的学习方向,以至于合作学习的效果不佳,合作学习活动的价值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体现。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生物知识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围绕生物教材上的内容为学生设定合作学习的任务,以便学生在进行针对性的交流和讨论中,完成对生物知识的有效探究。
        例如,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这节课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提出明确的合作学习任务,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首先,教师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课本上的教学内容进行解读,指出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和原因,以及细胞凋亡的含义和坏死的区别等内容,是需要学生进行建构的基础知识。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教师为学生设定“细胞衰老的特征是什么呢?细胞为什么会衰老呢?”的合作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对这一知识进行自主分析,以便在集中集体智慧的过程中,真正地认识到细胞衰老的基本特征,以及造成细胞衰老的原因。
        显而易见,教师对教材上的生物知识进行分析,并基于此设定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向,能够让学生的合作活动更有针对性,促使学生在合作中真正地完成对生物知识的深度分析,提高对生物知识的认识效果。
        二、有效划分组员,形成互助结构
        学生是合作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是提高生物课堂中应用合作活动效率的重要保障。然而,在之前的生物课堂中,教师常常按照学生的座位远近情况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安排,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最终导致不同小组之间的实力悬殊过大,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效也相差较大。所以,为了让全体学生都可以从合作学习中,完成对生物知识的有效探究,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生物知识储备情况,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能力等进行分析,并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以便学生之间形成互助的结构,完成对生物知识的有效分析。
        例如,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学中,当教师围绕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设定了“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的合作学习任务后,教师先根据以往的生物课程教学经验,对学生的生物知识储备量、性格特点、语言表达能力等进行分析,并按照分析的结果,对学生进行精准地定位。随后,教师按照互补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得每个小组中的学生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即每个学生的生物素养和性格特点具有明显的差异,同时不同小组之间保持均衡性。紧接着,教师再组织学生在分好的小组中对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促使学生在相互帮助中,有序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提高对本节课知识的合作学习质量。


        可以看出,教师按照学生的实际生物素养对学生进行分组,能够让每个小组的内部形成互助的结构,让小组之间形成均衡的水平,从而促使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与互动。
        三、教师有效介入,加快合作进度
        合作学习活动是一项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活动,但是,这并不代表教师没有存在的价值,相反,这意味着教师应当更好地明确自身的位置,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与互动之中。同时,学生的生物素养处于发展阶段,在合作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学生很难基于现有的生物素养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以至于生物课堂上合作活动的实施进度缓慢。所以,在生物课堂上创建合作活动后,教师也应当对自身的定位进行重新审视,明确自身在学生合作活动中存在的意义,帮助学生解决在合作中遇到的难题,加快学生合作学习生物知识的进度。
        例如,在《细胞中的无机物》中,在教师结合“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水在细胞中的存在作用”“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等内容,为学生设定合作学习的任务后,教师先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为学生搭建自由的交流空间。在学生的交流中,教师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交流情况,当发现学生的交流遇到瓶颈时,教师及时地出现在学生的身边,帮助学生解决在交流中遇到的难题,以便让小组突破瓶颈,更好地围绕水、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进行探讨。同时,教师的存在也可以对学生起到权威作用,让学生自觉地遵守课堂的纪律,不讨论与合作学习任务无关的内容。
        基于上述案例可见,教师对自身的价值进行重新定位,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在合作中遇到的难题,有效推动学生的合作进度。
        四、调整合作结构,助力能力发展
        在合作学习活动进入生物课堂后,许多教师都意识到了合作活动的价值,主动地创建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分析和探究。然而,在组织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探究时,存在部分教师过度强调学生的合作,忽视学生自主思考过程的现象,以至于学生形成依赖性,很少主动地对生物知识进行自主探究。所以,为了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生物知识之余,也可以实现独立思维的发展,教师应当对合作活动的细节进行调整,让学生在合作之前享有独立思考的机会。
        例如,在《细胞的癌变》中引导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对生物知识进行分析,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先进行自主分析,再合作交流。首先,教师先根据细胞癌变的主要特征、致癌因子等内容,对学生提出合作学习的任务,如“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等。随后,教师为学生预留自主思考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基于自身的生物素养,对合作探究的问题产生自己的想法。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将自己的想法阐述给同伴,并聆听同伴的见解,以便在进行思维碰撞的过程,擦出新的火花,对细胞癌变的知识进行有效分析。在学生相互交流后,教师再让学生对合作交流的结果进行总结,使得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想法,彰显合作学习的价值。
        由此看出,教师对合作学习活动的结构进行调整,为学生预留自主思考的时间,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之余对生物知识进行自主分析,促使学生在发展合作思维的同时,提高自主思考的能力。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活动对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具有积极的价值,但是一些教育中的细节不足,使得合作活动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在未来为学生讲解生物知识中,教师也应当继续遵循合作教学的规律,对合作中任务的提出、组员的分配等细节进行优化,以便在不断调整合作学习的形式中,打造健全的合作学习的体系,促使生物课堂在合作中探索出新的模式和新的路径,逐步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柯文伟,潘素云.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应用及效果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3):165.
        [2]杜姝睿.合作学习策略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6,3(37):202-204.
        [3]张明科.打造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31):137-138+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