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3期   作者:唐秋兰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落实与推进,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唐秋兰
        长沙市天心区井岗小学 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落实与推进,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教育的改革不仅在上课方式上,还包括上课内容。课程内容要不断丰富,在传统课堂中加入与时俱进的内容,以更加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来提升课堂质量。本文将简要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其中的问题,进而结合生活化教学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字: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方法措施
        引言: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基础课程,受到的重视往往不多。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很多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没有将课程原有的德育教育意义体现出来,教学浮于书本内容表面,没有深入挖掘书本内涵,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较低。要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种种消极现象,结合实际提出改进措施。
        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受到的重视程度低
        道德与法治课程受到的重视往往偏低。首先道德与法治课程并不像语文、数学这类学科在考试中占据较大的地位,很多老师与学生都没有花过多的心思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上。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排课量少,一周只有2-3节,从排课量上也难以凸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目前新课改的最新目标要求教育要更加重视对学生性格、品德与个人能力的培养,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重,特别是在小学这个关键阶段,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正确的观念。作为教育者没有深度挖掘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德育内容,在教学中忽视了对通过课程对学生进行深度的德育教育,学生自身也难以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意义,从而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缺少重视,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更加主动积极的进行学习。
        1.2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道德与法治在教学方式上存在着缺乏创新、过于古板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过于集中于书本,没有结合课程内容为学生积极拓展相关的内容,导致课程较为枯燥、缺乏活力。并且老师往往作为课堂唯一的主导,承担着引导、讲解的全部工作,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主体地位难以体现,只能被动的听讲学习。学生很容易在这样的学习节奏中出现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课堂中的互动环节少,老师难以及时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缺乏互动提问环节,还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中思维不够活跃,缺乏自我思考、发现问题的机会。所以道德与法治课堂往往较为沉闷,难以检验学生是否真的融入了课堂当中。
        1.3没有与时事热点进行结合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十分生活化的课程,课本中出现的教学案例往往来自于真实生活。但由于道德与法治教材更新换代的速度较慢,很多课本中的案例距今已经较为遥远,学生难以与这样的教学案例产生共鸣,产生的感悟与理解往往较为表面。课程没有与时政热点进行结合,有可能导致学生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难以结合实际生活展开思考。很多老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记背的方式掌握理论知识,一些学生往往将理论背的滚瓜烂熟后却不知道现实中的实际案例与造成的后果。学生难以对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难以意识到德育教育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缺乏课程相关的拓展,会使课堂缺乏活力,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良好的学习状态。


        2、如何通过生活化教学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
        2.1立足生活,深度结合课程资源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来源于生活,以生活中的种种事例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在引导的过程中,深度挖掘课程内涵,积极拓展联想,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教育原则,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感受到正确的三观与心理建设的过程。例如在六年级《完善自我,健康成长》这一单元中,第一课是“学会尊重”。学生要学习以尊重为原则如何与人展开和谐的人际交往。学生往往对尊重有一定的理解,但对不尊重他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尊重还有哪些具体表现等问题都了解的不透彻。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并且这些问题与生活实际十分贴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联想到自身的实际情况,可以更有效的改善学生日常生活中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行为。让课程与生活深度联系,将教材中的内容还原为实际生活,可以帮助学生产生更好的理解,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质量。
        2.2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加强沟通理解
        除了教师可以收集与课程相关的时事热点事件为学生进行分析讲解,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行收集相关的时事热点事件,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分享,进一步加深课程与生活的结合度。老师可以为学生划分学习小组,以3-4人为一组,在每一次上课前每个小组轮流的收集相关的时事热点事件,在课堂前5分钟里为大家进行交流分享,并自己归纳总结时事热点事件中蕴含的理论内容。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加强沟通与联系,每个人担任不同的分工,共同研究一件实时热点事件,在合作的过程中可以提升学习效率。学生在学生之间更愿意敞开心扉的倾诉表达,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鼓励学生自行收集时政热点事件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关注时事的习惯,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认识。
        2.3创设情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景,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松的融入课堂学习氛围当中,并产生更多的理解与感悟。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信息的万花筒》时,第二课“互联网,新世界”是一个非常贴近生活的课题,学生多多少少对网络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认识。老师可以举办一个以网络生活为主题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展示分享自己对网络发展的感受。展示分析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写作、照片、PPT等形式,让学生通过分享自己与课题相关的实际生活来更加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积极参与课题学习与研究,让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模式不再单一。在分享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与学生积极进行互动,引起学生的思考,例如提问学生:“你认为网络发展到如今有什么变化吗?”“你认为未来的网络还可以帮我们做到哪些事情?”通过分享、提问、思考与回答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并为正式课程进行铺垫,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更主动的进行学习。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网络的独特认识与感受创设了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学习情景,学生在正式学习时更容易联想起自己的生活实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专注度,从而提升学习质量。
        结束语
        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仅是对学生开展德育的课程,更重要的是正确的理解生活中的种种事件,建立良好的三观。通过与时事生活进行结合,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让知识成为自己的技能。丰富课堂内容为课堂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可以带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多的互动,引发更多的思考。在如何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上还可以很多可以参考的内容,教育者要不断反思改善,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天华,孙傲.“立德树人”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8(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