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与学科整合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3期   作者:李社利
[导读] 采用信息化教学,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李社利
        山东省聊城市第九中学 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采用信息化教学,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课程整合作为当前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理念,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那么,什么是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有何意义?如何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课程整合?是本文的要点。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多媒体教学 学科整合

        自2013年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来,众多教育专家、学者对此进行诸多探究,虽有着不同的见解,却也确认了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是信息化教育的主体和核心,相对于传统教学,信息化教学突出强调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信息化教学多被定义为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化媒体、教育信息资源与方法进行的双向活动。
        信息化教学包含三个层次——信息化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实践。
        (一)信息化教学理念
        信息化教学理念处于核心地位。信息化教学理念是人们对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基础态度,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否能够促进良好的教学效果,达成更高的教学目标,取决于信息化教学理念这个重要因素。不同的理念下必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指导不同的教学实践,因此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对于指导合理的教学实践有着基础性作用。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信息化教学理念与信息化实践的纽带。所有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活动都需要经过教学设计,才能将优良、先进的教学理念转换成对于实践真正有利、有实质性帮助的要素,以顺利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因此,优质的教学设计是教学实践的重要保障。
        (三)信息化教学实践
        信息化教学实践是信息化教学的最终环节和体现形式,是最终的落脚点。信息化教学实践是将信息化教学理念与设计实现、执行的过程,同时也是对理念与设计的检验。信息化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不断帮助信息化教学理念与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完善并在此过程中发现规律、总结结论、完善信息化教学活动。
        信息化教学从本质上看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之间的相互作用、互相融合并创新的过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
        二、信息化教学有何意义?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基础,掌握和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将成为一项基本要求,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更是日益广泛深入,成为一个不可扭转的趋势。对于信息化教学的意义我们可从学生与教师双主体、双角度分析。
        (一)学生角度
        1.促进深度认知
        传统教学模式受各种因素影响,重记忆轻理解,触及学习表层却缺乏深入,这种学习方式既不利于知识结构的构建也不利于好的学习习惯与主动性的养成,并易导致学习疲倦。信息化教学目的之一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认知情景,利于知识的可视化掌握,以帮助学生自主构建,达到对知识有深度认知的目的,同时信息技术能有效帮助一些教学模式顺利实现。


        2.全方位培养能力
        现今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仅凭知识牢固、实践技能无法满足社会和市场需要。信息素养、创新能力等全方位的教育目标已被明确提出。这些全方位的目标需要更加丰富的资源和多样化的工具等多元因素,在信息化环境下这些目标的实现有着广阔的空间。
        3.转变学习方式
        转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意义之一。传统教学模式强调以课堂、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往往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则多为被动接受的身份,而信息化教学则是帮助学生适应现代化要求,由接受式学习转向探究式学习,由单一的面授上课转向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具有碎片性、移动性、灵活性的特点。
        (二)教师角度
        可提升教学效率。信息化教学所应用的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减轻教学工作负担,减少重复性劳动,丰富教学资源与形式,切实提升教学效率。此外,信息化教学使得教师能够通过信息技术与相关信息或教育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想法互享,在推动教学水平的提升与信息化教学的完善上有着重要意义。
        三、如何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课程整合?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具有综合实践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特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结合的一种新式教学形态,不仅从手段与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诸多深层面赋予教学以新的含义。实现教育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鼓励各个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教育融合到学科课程的教与学中。那么,如何更好的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下面是笔者对于该问题的一些粗浅想法。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要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过程,要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信息资源,而非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要与学科课程体系的改革、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结合,为学科课程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调整提供平台。
        (三)构成超媒体系统,通过信息技术为各学科进行完美结合。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永远是开放的,传播媒介是多向交流的,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设计到众多学科,众多的知识范畴成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知识的一大障碍。但网络技术的成熟,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其他媒体信息,构成的超媒体系统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完美结合提供了可能。
        因此,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出现和应用,为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契机,为教育功能的全面拓展创造了条件。构建在网络环境下师生互动学习不但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而且也给教师在专业知识上、信息化素养上、知识范围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学生创造思维的不断发展,教师也从学生活跃的思维浪花中体会、感悟和学习到非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而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教学和研究能力的全面发展。通过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网络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主要途径接受知识的模式,而是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更有用的、更富有个性的知识。此外,通过网络可以扩展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并使其学到传统模式中学不到的事物。
        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进行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将网络技术从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构建了网络环境下师生互动学习的意识,这正是我们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所追求的目标。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第九中学)
        
        参考文献
        [1]陈时见, 刘继平.多媒体与网络背景现代教学[J].教育研究.2001.
        [2]鲁正火, 孙名符.信息技术教学论[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南国农.信息化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8.
        [4]戴维·梅瑞尔.玩具、原则和数字化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第22卷第1期,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