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晖
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江湾小学 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生活化教学指的就是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小学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来自生活大量案例的填充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要。因此作为老师应该多加重视,在教学中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课程内容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促使学生提升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兴趣。因此本文主要从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主要内容开始出发,并从五个方面来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道德与法治
引言:在小学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加强道德观念的教育是十分关键的,尤其是在核心素养的倡导下,作为道德与法治的老师应该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道德教育不仅仅是讲大道理,还需要结合生活化的内容,重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道德观念的形成离不开日常生活,这样更有利于道德的形成,学生也能牢记在心里,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1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主要内容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各方面都还没有发展成熟,自我认知不完全,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还没有建立起来,在是非对错上也没有评判的标准。因此作为道德与法治老师,应该重视这方面的教育,教师需要积极地研究这门学科的教学方法,探索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教育模式,准确地把握学生学习的情况,掌握他们的动态,以此来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从而实施教学。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更注重的是对学生的道德培养,思想观念的传输,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展开方面应该紧密地结合生活中的人和物来展开,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摆脱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乏味性,也更方便学生从生活中去理解道德法治教育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主动地参与课堂的探索中,从而最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对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感悟和理解。
2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学策略
2.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教学中,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老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需要做好两手的准备:第一,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懂得善于观察学生的行为,评估他们的道德,及时地发现他们所出现的问题并制止学生加以改正。如果老师不警觉学生的行为,那么学生就会养成不好的习惯,影响班级建设的氛围。第二,作为老师应该善于和学生的家长多多进行沟通和交流,家庭的教育也十分的重要,家庭风气的好坏与学生道德的养成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教师应该把道德教育延伸至家庭内部,加强和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也行动起来共同致力于学生的教育。
2.2从生活实际出发讲解课本内容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保障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课程内容,还需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老师在讲解知识内容的时候,应该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案例。比如在讲解友情主题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解自己有关朋友的故事,分享其中的欢乐和感悟,并且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快速地理解课本中的内容,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3从生活中寻找宝贵的教学资源
在生活中有很多宝贵的案例可以利用到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当中,老师应该善于收集和整理,尤其是在当前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很多视频、案例都可以在网络中搜集,将其运用于教学中。比如老师在讲解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时候,可以结合西藏近年来发展成果的视频,将它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可以生动地了解到我国国家政策的优越性,从而更好地记忆知识点。当前,目前的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也是根据实际生活来编排的,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感受到亲切感。所以对于老师来说应该将实际生活的例子和教材中所包含的案例结合起来,使教学资源丰富化,这样教学效果才能更完善。
2.4开展课外活动,规范道德行为
小学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不同于其他学生的,它更关注的是学生内在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门学科主要包含了道德教育和法律基础知识的教育,在教授时也是有区别的,该课程重点的教学内容应该集中于学生品德的形成和法治观念的培养和促进,最终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为当中。因此可以在教学中添加一些实践活动,围绕着一定的主题开展教学,学生在实际活动的体验中能够感受到观念的熏陶,从而有助于加强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以此来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除此之外,老师还应该强调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重要性,用实际的方式来强化学生观念的建构,促进小学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地提高教学的效果。
2.5合理把握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点
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生活化教学需要得到很好地运用,贯彻与课堂教学之中,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这同时也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在教学设计上不断地创新方法,能够正确地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生活化教学的时候变能够更好地掌握分寸,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在教学的难度上老师应该要掌握好力度,太过于简单或者是难度过大的内容都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注重引领的时机和分寸,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倡导生活化教学的时候,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质疑,不要限制他们的思考性,在学生思考问题的时候,更加注重全面思想的培养,体现高维度的思考能力,增强学生自己的政治素养,为他们更好地学习政治学科奠定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使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呈现生活化教学,还需要立足于教材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的素材、教学资源和案例,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有助于教学。作为老师应该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对学生提出新的教学目标,而不只是注重知识的传输,这样是不行的,在当前这个时代,老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专注于教学内容来实施教学。同时调动家庭教育,将道德观念的传输和家庭生活相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动力才能被激发,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成效,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郑淑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0(23):30-31.
[2]陈爱红.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4):145-146.
[3]艾晓娜.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