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微课在陶笛多声部合奏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3期   作者:黄丽华
[导读] 在新音乐课程标准改革中,愈发重视音乐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
        黄丽华
        大田县前坪中心小学 福建三明 365000
        摘要:在新音乐课程标准改革中,愈发重视音乐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而微课视频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工具,不但有助于丰富陶笛多声部合奏教学方法,还能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器乐课堂学习体验,真正意义上实现以美育人的音乐教学目标。基于此,通过分析微课在陶笛多声部合奏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提出科学有效的微课视频制作方法,以期为相关音乐教师提供科学有效的微课应用教学指导,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关键词:微课;陶笛多声部合奏教学;应用策略
引言
        在新时代大数据、云技术等应用手段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微课视频逐渐在教育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微课视频具有短小精炼、灵活性强等鲜明特点,并为音乐教师奠定了良好的课堂教学基础。与此同时,在陶笛多声部合奏教学中应用微课,还能突破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陶笛各声部的配器以及编配方法,整体提高了器乐课堂教学的质量。
1 在陶笛多声部合奏教学中应用微课丰富教学方法
        在新时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推进的背景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不但具备信息技术应有的各种属性,还具有时效性强、针对性高等优势。在陶笛多声部合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科教学特点和实际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制作微课视频课件,以直观可视化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画面。与此同时,教师还应从宏观角度出发,依托于微课视频统筹规划陶笛合奏教学方案,打造氛围浓厚的参与式互动课堂,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困惑,带领学生深入研究与赏析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促使学生在读谱、演奏技巧训练中不断提升自身音乐素养,从而创设形式多样的陶笛课堂教学方法,整体提高陶笛多声部合奏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顽皮的杜鹃》篇章时,应督促学生熟练掌握陶笛各声部配器、和声编配技巧。本曲是一首以单声部旋律为主体的奥地利童谣,也是学生初入陶笛多声部合作教学门槛的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若教师在初期阶段就要求学生按照整体七重奏乐曲学习《顽皮的杜鹃》,不但会额外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还可能导致学生丧失学习该乐曲的兴趣,而枯燥乏味的陶笛多声部合奏理论教学又无法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编配技巧,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视频开展陶笛教学。从微课视频中带领学生熟悉单声部独奏、二部、三部、四部重奏以及七重奏的编配过程,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多声部重奏的和声配器美感。最重要的是,在微课视频中学生还可以直观感受多声部陶笛合奏的配器、和声对位编配方法以及总体音响效果。因此,在陶笛多声部合作教学中应用微课视频有助于丰富教学方法,为学生带来全新的陶笛多声部合奏课堂教学体验。
2 在陶笛多声部合奏教学中应用微课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陶笛多声部合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高度重视陶笛各声部和声的有序配置,要求学生熟知各个声部陶笛音色的协调方法,着重关注音乐作品中对重、难点乐句的微调处理。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需保障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还应有意识地带领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在微课视频的支持下将教学内容控制在5~8分钟左右,同时根据陶笛和奏乐曲的演奏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逐步消化陶笛演奏乐曲中的特殊乐句,从而将音乐作品的艺术处理效果全面体现出来。在课堂互动环节,教师还应积极熏陶学生的陶笛情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陶笛赏析素养,真正为陶笛多声部合奏教学的质量提供良好保障。


        例如,教师在讲解陶笛二部合奏《小鸟 小鸟》相关内容时,应重点关注全曲中六八拍子的律动与平行三、六度和声音程的合奏,尽可能为学生呈现出春季生机勃勃的美好画面。在制作微课视频时,教师可以利用线条图谱和音响将A段四个乐句的重复变化旋律体现出来同时以C调高音、中音陶笛呈现出各自独有的重奏音响效果,引导学生思考独奏、齐奏部分选择SC陶笛还是AC陶笛,或者二者合奏的方式。利用微课的分解和合成演示功能,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对乐曲的理解自由选择适合的演奏方式,各演奏小组也可以通过练习二部重奏、合奏,实现陶笛重奏最佳效果。此外,在陶笛多声部合奏的高、中、低音编配过程中,各学习小组还可以借助微课视频的交互环节,对比分析出音色平衡效果、演奏效果最佳的配器方案,从而全面突破陶笛多声部合奏教学中有关陶笛配器、音色平衡等内容的重难点。
3 在陶笛多声部合奏教学中应用微课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陶笛多声部合奏教学中应用微课视频时,教师可以适当融合视频、音频以及图文等形式多样的教学元素,并在多媒体课件的立体化平台中呈现出画面丰富的教学内容,以此有效突出教学重难点内容,为学生展示出主题鲜明、要点精炼的微课视频,帮助学生将抽象复杂的乐曲理论知识过渡转变为生动形象的课堂情境,不但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器乐训练活动升华为具有多元属性的立体化艺术审美活动。因此,在陶笛多声部合作教学中有效应用微课视频,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作品赏析能力。
        例如,教师以陶笛三重奏《田野在召唤》为例开展教学时,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带领学生体验春天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踏青、远足等情境,并在播放录像时伴随着旋律优美的背景音乐,有效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发散性思维,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感悟人们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其次,教师还可以将学生春游的录像视频与照片进行展示,带领学生回忆春游、踏青时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将乐曲的第二、三声部完整呈现出来。在微课视频中,学生不但能直观感受到大自然的独特魅力,还能不断积累与掌握陶笛和声编创方法,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形成良好的艺术审美情操。此外,在陶笛多声部合奏教学中应用微课视频,还能将陶笛演奏各声部的音乐和声与意向丰富的情境进行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旋律优美的笛声韵味中逐步构建成系统的艺术审美体系,有效利用陶笛多声部合奏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渗透新课改理念的前提下实现艺术审美教育目标。
结语
        微课作为一种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型辅助教学手段,在陶笛多声部合奏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教师必须以实际教学目标为基础,有针对性地革新与优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将教学内容与实际教学目标进行有机融合,促使学生在陶笛多声部合奏教学中养成良好的音乐审美习惯,并通过营造趣味性课堂教学氛围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兴趣,从整体上推动器乐课堂教学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 张昱晨.激趣引导增强学生陶笛吹奏的表现力[J]. 教育界. 2020(44)
        [2] 李文英.以主调音乐进行陶笛多声部合奏教学的途径探析[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17)
        [3] 朱慧.指导陶笛演奏培养音乐核心素养探索[J].  成才之路. 2019(04)
        [4] 邓礼蓉.陶笛教学在音乐活动中的作用[J]. 好家长. 2018(08)
        作者简介:黄丽华,研究方向:音乐,单位: 大田县前坪中心小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