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3期   作者:章杰
[导读] 在如今新的教育教学形式之下,更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之下,形成问题意识与问题能力
        章杰
        兰溪市岩山中学   
        摘要:在如今新的教育教学形式之下,更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之下,形成问题意识与问题能力。并且科学教学的教学大纲也曾提出过要以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以问题作为教学的起点和主线,为学生开展更为生动形象的教学课堂。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问题式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实现学生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所以本文在此基础上,对于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问题化教学,为学生构建良好的问题情境,实现问题化教学模式的开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化教学  初中科学 运用
1.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背景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由于自然科学是学生之后所有科学类入门的基础课程,它肩负着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奠定学生科学思维,实现学生科学能力发展的重要责任。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其主要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科学学习的全过程,实现问题意识的培养。在进行初步的科学认知过程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发现简单的问题,然后根据自身独立思考进行解决,可以适当为学生构建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真实的科学氛围中敢于提问,并敢于质疑,也敢于发表出自己的见解,对于培养学生能力、情感和价值观而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之中,更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开展科学教学,并不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也不注重学生在科学学习过程中的发现与创新,然而这与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教育教学目标是相违背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将问题意识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将问题作为教学的中心位置,从而更好地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
2.问题化教学情境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2.1创建科学的教学情境
        在科学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更为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可以有效发展。所以,教师在为学生设计教学问题时可以通过与教材中基础内容的结合,为学生展开情境式的教学模式,以教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热膨胀的规律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时可以先为学生引入一则魔术视频,生活中利用热膨胀的魔术是比较多的,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先为学生展现一个魔术,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精神,使学生对于接下来的学习更感兴趣。然后教师根据魔术情境为学生提出一个有效的问题,然后将问题进行重新组织,为学生展现出更为趣味性的魔术场景。如,教师准备一个花瓶和一个小气球,气球可以顺利进入花瓶口,而在经历热膨胀处理后,气球却卡在了瓶口,接下来将气球放入液氮中,这样热气球受冷后缩小会再次进入花瓶口。使学生从更多角度看待问题,使学生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中更好地开展学习,更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思维活跃,实现学生的良性发展。所以教师也可以挖掘在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一些问题,引入教学实验,重现魔术情境,会带给学生更加丰富有趣的教学课堂,脱离出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


2.2通过活动观察学习知识
        同样,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热膨胀这一教学部分时,主要是对于膨胀规律的研究,所以教师在课堂之前可以先为学生准备一则实验,以实践活动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通过在实验之中的分析和观察感受科学。例如,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准备一个气体膨胀的实验装置,将水平玻璃管与圆底烧瓶相连接,以活塞塞紧,在水瓶玻璃管之中则放入一段液体,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时将实验装置放在一旁,会发现液体自动流了出来,这样的实验现象会更好地引起学生对于科学内容的思考,教师在这时可以为学生提出问题,“实验中哪些条件改变是引起液体移动的原因呢?”再将整个实验装置投入到热水之中,会观察到液体并没有变化,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接下来的思考,“引发液体移动和不移动的因素可能是因为什么呢??通过以上的实验活动观察,学生对于热膨胀的知识就会有更为深刻地了解。教师为学生提出生活化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热膨胀现象并在课后进行自主实验,更好地了解热膨胀的规律。这样的教学实验探究过程不仅可以解决教学的问题,同时也生成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会引发了新的思维活动,并且教师再追加有效问题,更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逐渐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实现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社会在不断发展,科学也在不断进步,学与思而源于疑,问题才是打开知识世界大门的金钥匙,同时它也是推动着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滚滚车轮,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问题化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创建更为生动丰富的教学情境,更促进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发展,实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高。学生在问题化的教学过程中,更促进了思维意识的发展,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之下循序渐进,了解科学。同时,问题化的教学模式也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思维和认知能力,消除学生对于科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有疑善问,才能更好的建立科学学习体系,实现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群华.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南北桥,2020,(12):102.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2.099.
        [2]陈思思.问题化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5):226-227.
        [3]朱哲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问题化教学"在 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6):39.
        [4]蔡坤龙.问题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9,(17):10. 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9.17.008.
        [5]何金朵.初中科学教学中问题化教学的运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8,(32):15. 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8.3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