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运用案例教育法提高小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我保护能力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3期   作者:闫会娜
[导读] 在小学阶段教师不仅要重视对文化知识的讲解,还需要重点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
        闫会娜
        禹州市夏都街道办事处万寿宫小学 461670
        摘要:在小学阶段教师不仅要重视对文化知识的讲解,还需要重点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等特殊社会环境下,为有效应对疫情的突发事件,教师需要加强教育执行力度,为广大小学生群体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案例法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在具体案例的支撑下有效掌握相关安全防护知识,提高自身的保护意识和能力。下面,主要就案例法的具体教学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案例教育法;小学生;突发事件;自我保护能力;实施措施

        前言:在新冠疫情的社会背景下,加强小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关注其在突发事件方面的自我保护能力建设具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作为教师需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 针对具体的教育活动进行合理安排,加强案例法的有效渗透,结合具体的案例为学生渗透安全的自我防护知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防范意识,杜绝传染病等其他突发事件的传播,将危害的波及程度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一、提高小学生应对突发事件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分析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新冠疫情现象比较严重,国家针对学校的公共卫生防护也提出全新要求,督促教师要重点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深入落实。向学生渗透健康的防护理念,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在针对小学生开展的突发事件宣传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具体的教育目标,并清楚的认识到培养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所具有的积极影响,让学生能够在特殊的成长环境下懂得自我保护,积极防护,从而有效保证自身的身心健康。而案例法是当前教育领域一种比较优秀的教育模式,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强化学生的认知基础都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这一方法的渗透,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的突发事件危害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安全防护意识,并做好自我安全管理工作。
二、案例教育法在小学生应对突发事件自我保护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举措分析
(一)发掘并整合生活中的突发事件案例资源
        在落实安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结合具体的突发事件,有针对性的搜集相关的案例资源。将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件进行整理,并将其与基础的安全理论知识进行有效融合。通过两者之间的有效整理为学生构建规范性的安全教育体系[1]。让学生在案例的支撑下对特殊事件能够形成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在自我防护方面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从而积极配合教师参与到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当中。比如说,在新冠疫情期间,教师可以搜集因为不正确佩戴口罩,以及消毒工作处理不到位而感染新冠病毒的社会案例,渗透到安全教育活动当中,然后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思考疫情期间缺乏自我防护意识所具有的弊端,同时也可以从强化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对学生展开教育,让学生出于对自己和对他人负责的原则在疫情期间做好居家隔离,以及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在搜集案例的过程中,也可以将逆行者的感人故事渗透给学生,让其能够感受到逆行者的付出,然后本着支持其疫情防护工作的原则做好个人防护。
(二)借助多媒体直观的案例情景
        在借助案例法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所搜集的案例资源,合理的设置情景[2]。

在课堂上,有效的借助多媒体构建更加直观的情景,并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在思维发散和联想的过程中实现思维逻辑的有效拓展。比如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的方式将与新冠疫情健康防护有关的新闻报道展示给学生,通过微视频的制作让学生对新冠病毒形成准确的认识,并全面了解基础的防护工作,如正确佩戴口罩,做好日常卫生消毒。同时,在情景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如何进行自我保护,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积累安全防护常识,总结自我保护的经验与心得。
(三)组织小组讨论分析突发事件应对举措
        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对具体案例的了解,进行小组合作对具体的防护举措进行互动和交流。先让学生在小组内部分享经验。之后让学生在小组之间分享经验,将自我保护的有效方法和思路进行统一整理,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和具体的掌握安全防护知识。
(四)模拟突发事件开展演习活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践行项目驱动的思想观念,组织学生结合自身在案例中对于突发事件的了解,以及所积累的安全防护经验,积极的参与到演习活动当中,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的保护能力。不仅如此,在模拟演习的过程中也能够训练学生面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让学生能够从容的对事件进行处理。不仅如此,在案例重演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对自我保护形成深刻的思想认知,并帮助学生加深认知和领悟,让其在今后面对风险和各类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能够具备一定的自救能力。在组织演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综合表现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记录[3]。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案例资源应用到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当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实践案例的支撑下进行自我反思,分析自己在面对突发事件以及处理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并在今后的成长中进行有效的改进。
        结论:依前所述,在全面开展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保护能力出发,对具体的教育举措进行规范设置,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将案例法有效的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让学生在案例的支撑下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安全常识的理解。在具体实施自我保护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针对真实的案例资源进行搜集,并借助一定的载体进行情景有效设置,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活动交流,分析自我保护方面的经验和结论,同时也可以在具体的案例的支撑下积极开展演习活动,让学生的思维意识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散,实现自身保护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罗中毅.小学生日常体育锻炼中的意外损伤原因及预防——以广西玉林地区为例[J].教育观察,2020,9(11):140-141.
        [2]杨颖秀.中小学生欺凌事件中人格尊严保护的法理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20(01):55-59.
        [3]王富强,李涛.农村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山西省阳泉市郝家庄小学为例[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7,27(01):5-7+20.

        本文为2020年许昌市教育科研“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专项课题,禹州市夏都街道办事处万寿宫小学课题“校园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与应对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0YL39)项目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