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彬
四川省通江县涪阳中学636700
摘要:义务教育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是关系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自我国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以来,历时二十多年的努力,现已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但是农村县域义务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如何有效解决农村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实现农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发展,进行以下具体的思考,并提出几点应对之策。
关键词:农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发展;现状;对策
正文:
义务教育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是关系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自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以来,随着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进一步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的状况已发生根本改变,现已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和基本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政策使得我国广大适龄儿童都能够成功接受基本均衡教育,大大提升了我国国民人均素质。但是目前农村县域内义务教育的发展仍然存在教育资源匮乏、教育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目前农村孩子的发展受到制约,阻碍了农村义务教育更好的向前发展。为此,非常有必要深入思考和分析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继而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此来促进农村县域义务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农村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笔者根据对农村县域内中小学进行调研与评估后,我们发现,目前义务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硬件设施配备虽基本配齐,但使用率不高甚至有些仪器设备闲置未用较为突出。
2、专业教师不足。很多学校还缺乏学科专业老师特别是音体美和信息技术教师。
3、教师整体素养偏低。特别是城乡之间教师素质差距较大,一些农村学校严重缺乏教学骨干。
4、城区大班额问题突出。由于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百姓对优质教学资源的需求增加,导致城区择校问题严峻。
5、教师专业成长路径单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缺乏培训机会,对前沿教育理论掌握不足,无法更好的适应当下教育形势。
6、教师评价机制不健全。目前针对县域内教师的评价方式仍然以加薪、减薪、增设奖金等奖惩性评价机制为主,这种评价机制忽视了教师多元化的发展需求,不利于教师个人专业素质的发展。
二、农村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发展的对策
1、加强对农村学校扶持力度,提高对农村学校教育经费投入
为了更好的促进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我们应该看到,农村学校在发展中处于较为劣势的地位,因此,我们首先要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通过城乡“一对一”的帮扶形式不断提升农村地区的办学水平,确保全县中小学教学质量都处于均衡的发展状态。还可以区域内建立集团化办学体系,将全县中小学结合起来,制定统一的教学方案与教学目标,统一调配教师资源,集团内所有教师接受相同的业务培训,校园建设和硬件投入做到一致统一。同类别学校实施大致相同的管理模式,校际之间对管理干部和一线教学人员进行轮岗交流,以此来带动整个县域内学校教育的共同发展。其次,鼓励社会力量以自主办校和资助办校等形式办学,作为对公办学校教育资源的有力补充。最后,还可以在前面两点的基础上,进行突破与创新,建立多种资本相融合的混合型学校,确保全县教育资源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整合共享,实现义务教育发展的重大突破和发展创新。通过以上途径不断降低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提升农村学校教学水平,促进县域义务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2、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创新对教师的评价考核形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要。要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发展,我们还需要针对关于教师培训和考核等方面的问题进行重点思考,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以及创新多元评价模式等途径,增强教师工作热情,不断提升教师的整体素养,促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加突出的成绩。
首先,建立分层化的教师培训机制,将所有教师分为骨干型教师、资历深教师、资历浅教师,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由县域内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开展针对化的培训,并建立县域内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确保刚入校资历较浅的教师能够迅速建立起较强的职业道德观念,教龄较长的资历深厚教师则能够通过培训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在学校开展“师徒结对”等活动,以老带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营造良好的“传、帮、带”氛围。还可以挑选具有一线教学经历的专家来县域内对教师进行指导培训,把县域内优秀教师送到发达地区学校进行跟岗交流,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提升教育软实力。
其次,要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确保评价内容的公平、公开、科学合理。一方面学校可实行对教师考核内容进行量化记分的管理办法,对教师的师德、出勤、教育教学工作量、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教学业绩等几个方面进行打分,进行详细而客观公正的量化记分考核。另一方面对教师的评价可以实行增值性评价,以入定出,重点关注到学生的提升值,确保教师考核评价结果的全面性与客观性,促进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升。
3、学校教育关注视角需更加公平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当前农村学校学生层次差距大,由于高考、中考出口质量要求高,把主要工作放在极少数学业水平较好的学生,忽略了更多学生的发展,再加之老师的关注、关心不够,很容易厌学、弃学,而他们大多属于留守家庭,从小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养成,导致言行出现偏差人格不健全。从教育公平的意义来讲,这部分孩子的教育是缺失的,没有真正享受到教育带给他们的成长、发展、快乐、公平。
4、学校课外实践活动需进一步落实
教育部明确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农村学校因受到地理环境、师资力量等原因限制,加之农村教师观念较为落后,没有真正理解课外实践活动带给学生的积极意义,导致很多学校没有真正有效开展。县域内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因地制宜,结合各学校具体校园文化,学校与学校之间相互合作交流,共同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志愿服务等形式让学生提高合作与人沟通交流能力、自主发展等核心素养。
总之,义务教育政策是我国基本国策,是国家教育战略发展的最重要基石,而农村基础教育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促进农村县域内义务教育的优质发展,我们就要正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加以思考,不断优化教育发展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构建创新型、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农村适龄儿童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环境与教育资源,促进农村县域内义务教育质量更加均衡优质,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备,姚瑶.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视野——从群体均衡到个体关注[J].教学与管理,2019(12):31-34.
[2]蔡丹,罗锋,夏文忠,顾庆传.乌蒙山区云南片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昭通学院学报,2018,40(05):69-78.
[3]罗锋,蔡丹,夏文忠,刘建雄.西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构建——基于乌蒙山区云南片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证研究[J].昭通学院学报,2018,40(04):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