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3期   作者:马肖
[导读] 现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社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马肖
        紫阳县高滩镇中心小学 725311
        摘要:现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社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而造成人们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然而身心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也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加之现在留守情况严重,使得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班主任作为学生在校的直接管理者,更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现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社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而造成人们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然而身心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也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教育解决,很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严重的很有可能会使他们出现人格缺陷或行为障碍。很多农村地区,大部分小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心理问题更为严重。现根据我校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就如何在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认识相当模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不当,会造成一些学生心理产生阴影甚至引起心理障碍;学校要全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然要有足够的任课老师,由于受编制的限制,目前农村学校无法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也没专项的经费投入等。
        二、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及成因
        现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小学生过早地接触网络和电子产品,很少与父母和他人交流交往,加上农村小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较脆弱、任性、依赖性强的特点,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惟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在校期间,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理解与爱,老师如不能热情的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教育解决,很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严重的可能会使他们出现人格缺陷或行为障碍;很多农村地区,大部分学生的父母都进城打工常年不在家,他们的心理问题会更加严重。
        三、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的实践
        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开展呢?我们是这样设想的:每个班都有班主任,如果让班主任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解决师资配备上的问题。

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比较密切,他们了解本班学生,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条件。班主任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他们的适应能力、迁移能力、应变能力都很强,完全有能力胜任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说,班主任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那么班主任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呢?新时代如何创新班主任工作方法,提高班主任工作质量呢?
        1、要加强班主任老师关于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新时代的班主任要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修养,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同时应具有进行基本的心理咨询辅导和评估的能力,以良好的自身心理状态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班级要结合实际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加强班级建设,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举行的大型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增进人际交往,提高心理素质,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校风;特别是针对中高年级可以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大方地和异性交往,顺利步入青春期。
        3、班主任要全面了解班级学生,针对问题学生开展个别心理辅导,针对心理问题比较明显的学生,班主任老师要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各方面情况,结合实际制定心理辅导方案,定期进行追踪辅导,关注心理变化,同时要做好学生的隐私保护。
        4、班主任要引导学生积极创设和谐、宜人的班级环境,紧紧围绕班级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效,让整洁、优美的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生活情趣,陶冶情操,热爱学习和生活。
        5、班主任要灵活利用家访、电话、班级群等形式,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联系,并积极寻求社会的关爱与帮助,共同携手,落实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之,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为实现新课程改革、转变班主任工作角色、培养教师教科研能力创造了条件,而且在实践方面,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能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任亮宝.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黑河学刊,2010.06:116-118.
        [2]  刘娜.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方法探讨[J].新课程(上),2015.02:20-21.
        [3]  蓝慧.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祖国(建设版),2014(69).
        [4]  王恭涛.浅谈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