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职西藏生个性特点和艺术天赋的创作法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3期   作者:杨剑
[导读] 本文针对内职西藏生音乐素养和音乐教学现状,结合西藏生个性特点和艺术天赋
        杨剑
        宁波市鄞州职业高级中学   浙江宁波315100
        摘要:本文针对内职西藏生音乐素养和音乐教学现状,结合西藏生个性特点和艺术天赋,阐述在传统创作的基础上,对“鱼咬尾”“移位”“即兴”等创作法在西藏生音乐课堂中的创新性运用。
        关键词:中职西藏生 创作法
        内地中职西藏生大部分来自偏远西藏农牧地区,多数学生没有音乐基础、音乐视野狭窄,这也导致了他们的音乐课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但多数的西藏生性格开朗,有较强的乐感和即兴演唱能力。
        为了提升西藏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音乐素养和课堂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西藏生的个性特点和艺术天赋,对部分传统创作方法进行优化创新,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推出全体同学共同参与的“鱼咬尾”游戏创作法、“步步高”模仿创作法、即兴不定义创作法,优化了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和学习兴趣。
        1.“鱼咬尾”游戏创作法
        与传统的“鱼咬尾”创作法相比,笔者提出的“鱼咬尾”游戏创作法,不需要记谱,只是把它当做一种游戏,对于学生也没有任何压力,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却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们音乐素质的提升。
        “鱼咬尾”游戏创作法的实施,首先需要教师确定一段旋律,如“  ”,以哼唱的形式向学生演示,然后要求学生以这段旋律的结束音“2”开头往下发展、延续,有点像接龙的游戏。
        没有上过藏族学生音乐课的老师,可能会认为这种创造方式比较难,确实,游戏中碰到音准、拓展延续等问题,有可能会导致这个创作游戏无法继续下去,但藏族学生的音准非常好,多数学生有即兴演唱的能力,能够准确地捕捉音高并进行发展和延续。
        在游戏创作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建立学生之间的默契感。例如,老师给出主题后,如果往下接的学生同时出现好几个,那么谁算是第一个接上的呢?类似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所以,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养主动谦让、团结同学的良好习惯,要对他人的成果积极认可;二是要注意创作过程中断的问题。有时候学生接不下去,游戏卡壳了,中断的时间可能会长达五六分钟,不但扰乱了创造思路,也对课堂氛围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老师必须要有充分的补救措施,例如主动接旋律、积极提示等;三是在准备游戏创作之前,一定要把学生的士气、竞赛氛围提升上去,只有让学生高度兴奋,这个创作游戏才会更精彩,教学效果才会更优秀。
        在西藏生进行“鱼咬尾”游戏创作法的实施过程中,笔者一般都会对创作过程进行拍摄或录音。这样做的好处有二:一是给学生课后去欣赏,方便学生课后寻找优缺点,为学生各方面的提升提供动力;二是对过程的拍摄或录音,有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学生不经意间,创作出一段非常优美的旋律,这个时候就可以把它提炼出来,课后组织人手进行精心创编,不但能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可能会产生意外的惊喜,得到一首优秀的作品。笔者学校多年来的合唱比赛,大多数都是学生们自己创造的作品,其中大部分作品都是得益于这种“鱼咬尾”式的游戏创作。
        2.“步步高”模仿创作法
        “步步高”模仿创作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展示或在教学内容中提炼一段旋律,然后引导学生依据这段旋律作1度、2度、3度5度等的旋律移位,从而达到类似于创作的效果。
        “步步高”模仿创作法,是提升西藏生音乐基础的重要方法,在不断的移调、移位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基本音阶、变化音、调号、变音记号,移调手法等音乐基本知识的认识会有极大的提升,而且很容易在反复有趣的创作中得到有效巩固。这种创作方法因为只是模仿,所以并不需要学生有多丰富的音乐知识,但一定要先让学生明白音程关系,知道哪两个音之间是全音,哪两个音之间是半音,这是这个创作法实施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其他问题都能在实施过程中得到圆满解决。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先指定一段旋律如“1 1 1 |  1  1 1 | 3  1 1 | 2  1 1 | 1- |”,然后要求学生把这段旋律整体提升一度,效果会有很大变化,成为“ ”的效果;也可以要求学生把这段旋律提升八度,效果为“  ”。
        在实施“步步高”模仿创作法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西藏学生数学基础的问题,内地中职西藏生很多来自于偏远牧区,因为观念和教育的问题,很多学生的数学基础非常差,例如“1+1=2”这种题目大家都会算,但如果给个十位数以上的算法,例如18+9等于多少,有些学生会给出“189”的答案,这个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的问题在藏族学生中经常出现,所以,“步步高”模仿创作法中,尽量不要出现跨度比较大的创作。
        3.即兴不定义创作法
        音乐教学实施到某一阶段时,来一个即兴创作,效果也是非常好的,例如《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PK”,随着学生、师生之间PK越来越激烈,就可以来一个即兴创作。
        这种即兴创作有两种情况,一是无意的,例如学生某个高音唱不下去,为了不出现破音,即兴改变了这句歌词的旋律,这就是即兴创作一种;二是有意的,例如学生或老师指定歌词,让学生即兴演唱,但不对创作作任何要求。
        我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某个节目指定一段音乐让舞蹈演员作即兴舞蹈创作,这种创作虽然也是即兴的,却是有条件限制的,例如舞蹈演员必须结合音乐内容进行舞蹈,这种创作手法可以认为是一种指定性即兴创作。我们的西藏学生如果带条件地让他们即兴创作,是根本不可能,所以,我们对创作内容和形式不做任何限制,学生们可以天马行空,自由发挥,能够极大激发学生们的艺术天赋和潜能,对于学生们音乐综合素质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1. 朱晓玲;《 关于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思考》[J];成功(教育);2009年11期
        2. 饶华;;浅谈如何创新中职音乐课堂教学[J];企业导报;2012年12期
        3. 佟贺;《我国中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的回顾与思考》;《当代音乐》;2015年19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