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晶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 130000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
物理教学要强化物理知识与实践情境的关联,提高把物理知识与实践情境进行联系的自觉性,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课堂教学就是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合适的问题情境,引导、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形成;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总是凭借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实施的,学生对知识的感悟、乃至素养的提升也只有在与情境的互动中才能达成。我们的教学应该是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教。
一.物理观念的培养
“物理观念”?是指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物理观念”?主要包括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及其应用等要素。把人类社会积累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知识和观念。
我在进行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时,首先,解决物体间力的作用的是相互性的问题。让学生实验观察:1.两个同学拔河;2.玩具车在桌面上行驶;3.螺旋桨在空中旋转;4.放在玩具车上的蹄形磁铁与导线间的作用。之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归纳,最后得出:无论是不同种类的物体(固体、液体、气体等),还是不同性质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等),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二.科学思维的培养
(一)科学思维的内涵
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建构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能正确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并能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运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具备较强的物理科学思维能力,对学好物理至关重要,针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普遍较弱问题,在日常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采取以下策略加以改善,以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1.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意识
很多学生在处理解决物理问题时,往往都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思想,缺乏科学思维意识,没有结合题目内容对其中的物理关系进行缜密思考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一旦题目难度有所提高,便很难快速得到准确结果.所以,在物理课堂上,物理教师应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意识,使学生的物理科学思维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首先,应先理清物理题目内容及问题性质,其次对问题的状态和过程做出判断,明确问题特点,最后使用相应的物理规律探寻问题答案,整个过程都是按照科学的思维程序进行的.
科学认识活动的逻辑规则,既包括以归纳推理为主要内容的归纳逻辑,也包括以演绎推理为主要内容的演绎逻辑。科学认识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反复过程,它是归纳和演绎的统一。
(1) 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思维
归纳方法是从个别或特殊的事物概括出共同本质或一般原理的逻辑思维方法,它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其目的在于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通过特殊揭示一般。
(2) 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思维
和归纳思维相反,演绎思维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所谓演绎是根据一类事物都有的属性、关系、本质来推断该事物中个别事物也具有此属性、关系和本质的思维方法和推理形式。其基本形式是三段论,它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只要前提是真的,在推理形式合乎逻辑的条件下,运用演绎推理得到的结论必然是真实的。
2.加强对物理科学方法的学习
熟练掌握物理科学方法,是提升思维能力的重点.所谓的物理科学方法,是指在描述、分析、研究、总结物理知识时,所用到的不同手段及方式,包括观察、对比、实验、测量、等.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依托教材内容找出并分析其中的科学方法因素,借助专用工具并采取专业手段,来定义物理概念.另外,在将不同知识点进行串联时,也需要通过对科学方法因素进行分析,来理清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构建更为完善的物理知识结构,以此来形成清晰的思维思路.在学习物理科学方法时,需要根据不同知识点的特征,选择最为合适的一种.
3.重视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
在物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能够发散学生思维,给予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进而使学生的物理科学思维能力在不断思考过程中得到提升.物理逻辑性较强,仅仅通过老师讲解学生只能掌握基础知识,很难认清物理想象本质,难以形成科学思维,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鼓励、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找出重难点知识,学习并掌握解题思维及方法.其次,完成章节内容的学习以及习题练习后,应及时进行归纳,尤其是出现错误的部分,形成正确的物理科学思维.最后,在表达物理概念以及结论时,要对表达方式进行规范,通过良好的学习习惯,来提高思维科学水平.
物理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物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且是增强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在物理课堂上,应通过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意识、加强对物理科学方法的学习、构建课堂教学情境、重视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等策略,帮助学生形成物理科学思维,进而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