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性格品性培育与智力开发——小学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浅谈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3期   作者:张俊香
[导读] 古人有谚曰:“百年大计,莫如树人。”
        张俊香
        夏津县南关小学 山东省德州市 253200
        摘要:古人有谚曰:“百年大计,莫如树人。”又说:“合抱之木,生于这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一棵大树,要从细小的萌芽开始长起,一个高台,要从最低处开始垒起。一个人才的培养也是要从小时候开始,道理是相通的。
        关键词:学生;性格培育;智力开发;感恩孝道
        新的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传媒信息纷至沓来。少年儿童从各种渠道接受的信息也是五花八门,优劣混杂。这些不同的信息对他们的身心发育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一个人的性格品性乃至道德观念也是从小开始逐渐养成的。所以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把培养学生的成人成才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通过多种方式向他们灌输正能量的信息和知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古谚语有“羔羊跪乳”与“乌鸦反哺”的故事,也有王祥“卧冰求鱼”和孟宋“哭竹得笋”的典故逸闻。我们给学生们讲这些故事,教育他们要知道感恩,要尊敬父母,要懂得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现实中不懂得此理甚至娇纵自私任性的例子太多了)。再如,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友爱兄长礼让为先;讲范仲淹“断齑划粥”,孙康“映雪夜读”的故事,勉励学生学习古人刻苦求学的精神,讲“程门立雪”学习尊重师长、虚心求教的态度。通过此类历史典故谚语,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从小养成这些好的性格习惯。心理学家说,儿童从六岁开始就渐次养成性格直至长大。回忆我们幼年时的读书伊始,不也常常得到父母和老师们这样的教育吗?类似的例子我们在日常活动中传达给学生,通过耳濡目染一定会产生巨大的作用乃至影响到今后的成长发展。
        
        再说说对学生智力和思维的开发培养。
        谚语曰:一切结果皆与环境因素有关。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早已被淘汰了,但是急功近利的形式主义的教学方法仍有市场。为应付考试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现成答案和预定结论也难说绝对没有。为学生发展长远利益考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启发学生动脑筋急转弯乃至异向思维的问题,我认为是有意义的。比如对面相坐的两个人对中间的6和9的认识,父母或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与学生对父母和老师的期望之异同,当前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疫情防控战疫,大家从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党的坚强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中国人民的合作精神,科技的力量等),乒乓球比赛和篮球比赛的获胜之道有什么不同,时下流行泛滥的电脑游戏内容对少年有什么影响等。诸如此类的成语典故时闻等顺手拈来,诱导学生思考判断讨论,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从小播下独立思考认识判断客观事物的能力的种子,于未来有益无害。
        以慈爱之心关爱学生,以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一切以有益于学生将来的成人成才为目的,应是我们永远秉持的信念。
        
        参考文献:
        [1].谦让  孔融让梨  傳統美德[J].当代家庭教育,2020(36):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