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留守学生德育渗透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月第3期   作者:黄昆
[导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保证学生的道德水平不断提升
        黄昆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容光镇容光中学  563216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保证学生的道德水平不断提升,也能够使初中语文课堂迸发出新的活力,由此,广大语文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必须关注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要以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构建起高效的初中语文德育课堂。本文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具体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语文 德育教学
        语文学科具有比较强的工具性,在语文课上,教师既要将语文学科的基本知识和语文教学内容讲授给学生,也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底蕴,让学生在语文课上的学习中,能够培养起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既要关注到语文基础知识的渗透,也有关注到德育教育的开展,要确保在语文课上农村留守学生能够不断地提高个人的修养,提高个人的道德水平。
        一、初中语文德育现状
        在当前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留守儿童德育渗透仍然存在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语文德育教学中所面临的教学问题
        传统的教育内容的缺失是当前阶段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经济发展水平的迅速提升,推动着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改变,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内容是不可忽视的,许多典籍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和传统文化的因素,由此可见,教师必须关注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学校德育教育流于形式也是当前初中语文留守儿童德育渗透中产生的一个重要问题。德育教育应当由外到内,从学生的外在表现到内心想法都得到有效的渗透,但是在当前阶段,我国学校教育中德育教育并没有发挥出有效的作用,许多教师难以将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难以将西方文化和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渗透。此外,由于部分人对德育教育不够关注,这也在整个社会上影响了德育教育的地位。
        (二)学生缺乏良好的道德表现
        学生缺乏良好的道德行为表现是留守儿童道德品质教育等重要问题之一,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通常会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学习,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并未关注到实践活动和德育水平的提升,因此,部分学生的心理是非常敏感的,当教师提出他们在某方面存在的问题时,他们会变得敏感与焦虑,这就导致学生的德育教育很难开展。此外,许多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表现为被动的状态,由于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足够多的自信,这种不自信,甚至是自卑的现象,会影响学生学习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也会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长此以往,许多学生在面对事物时会变得消极,这影响了学生的综合水平和能力提升。


        二、新课改视野下初中语文德育开展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必须着力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从留守儿童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设计合理的德育教育方案,实现德育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有效渗透,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
        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对提高留守儿童道德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梁好的情感是一切的根源,作为中华儿女教师,要鼓励学生保持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爱国主义应当是一种非常崇高的道德理想,集体主义也是不可或缺的,通过精神和情感的教育,学生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并在实践活动中将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此外,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必须因势利导,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留守儿童所处的家庭地位出发,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充分关注到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教师要注重课堂语言的应用,要尽可能的选择鼓励性语言,保持语言的生动性,而不是批评行语言,这样才能够发挥语言的正向引导作用,使学生对未来的生活始终保持充满信心的状态。对待班级内的学生,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要更多地关注家庭条件较差和心理发展有失偏颇的学生,给学生以鼓励,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帮助他们融入到班级体之中。
        (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
        帮助学生树立良好正确的价值观念是语文教师必须要做的,作为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关注到语文课堂内容的讲授,也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与语文课堂的教学成果是密切相连的,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培养其正确的是非观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正确的引导,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得健康的成长。在进行语文课文内容的讲授时,教师要以真情实感来朗读课文,要以真情实感来分析课文,这样才能够用自己的真心来打动学生,使自己所举的案例更加具有说服力,从而增加学生对语文课文内容的兴趣,教师也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索文章的主题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内涵,体会文章的深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利用文章中的内容帮助学生构建健全的人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想实现德育教育的全面渗透,为留守儿童道德水平的提升做好保障,就必须将教学的重点从片面的关注语文课程内容转移到既关注语文课程内容又关注到德育教育,要不断的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语文教学能够顺利的开展,使学生的道德水平能够获得全面的提升,端正学习态度,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规范个人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叶燕珍.新课改视野下初中语文德育的思考与实践探索[J].课外语文,2017,(06).
        [2]李品.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7,(25).
        [3]高志永.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好家长,2018,(05).
        [4]金兰贞.“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科学运用的探索[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1(10).
        [5]盛春明.课外阅读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研究[J].新课程(上),201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