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丹丽
汕头市潮阳区谷饶仙波小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师也逐渐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不断的摸索、研究新的教学方法。运用信息技术,语文教师能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效能,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升级提供更多可能。借助信息技术环境,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将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训练想象、提升内涵、升华情感。因此,语文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从读写结合的角度探索优化教学的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本文就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训练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与写作一直都是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也越来越重视,对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学会将阅读与写作结合在一起,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法来开展语文教学。
1阅读和写作之间的相互关系
阅读和写作密不可分。因此,阅读就是写作的基础内容,只有通过阅读,积累素材,不断的学习、模仿写作的方法、技巧,才能够在写作的过程中自如的写出已经收集的素材资料,将素材运用到恰如其分的位置。写作运用了阅读中积累的能力,同时写作也可以使阅读具有目的性和研究方向。因此,阅读与写作是相互促进,相互提升。汪潮分析了语文读写与写作中国现代语文的基本相关问题研究,并将其对读写与语文写作的基本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他研究发现,阅读表达能力的四个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基于语言的各种解码逻辑能力、组织的逻辑连贯性、语感的表达能力和基于阅读的各种迁移性表达能力。
2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中的应用
2.1读写结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语文课堂的写作教学是写作能力学习和训练的最初阶段。而阅读教学,通过诱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积极发挥主动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情感活动,从而深刻地促进学生的对生命的认识,对经验的深刻体验和思想。通过读书教学,开启思维,获得思想启迪,提高审美水平。所以,在阅读过程中,需要老师的正确指导,帮助学生了解文字的思想,研究文章技巧,引发学生主动的思考。阅读和教学在相互关联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区别。共同之处是,两者都必须有具体的语言资料,主要是对文字资料的理解与积累。但两者也不完全一样,首先是目的,阅读主要是为主动积累信息,丰富自身,侧重于更具个性的体验。而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对文本进行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具体收获,并获得技术方法。
2.2观察生活,积累直接经验
读写结合教学的实施任务不是在引导学生们透过语言文字探寻真理,而是使学生结合自身的已有的经验,对获取的知识加以内化,将知识有效地转化为自身的感性经验,实现经验的进一步丰富。阅读是学生获取间接经验的主要途径,生活是学生获取直接经验的主要途径。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实施写作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学生书写生活,写实话、写真话,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基于此,在实施读写结合教学的时候,教师会指导学生们走进生活,细细地观察生活,通过切身的体验,积累直接经验,为借助直接经验建构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自主地表情达意打下坚实基础。
2.3创新复述,积累语言
教材所选阅读文本,蕴含着语言美、艺术美、哲思美等,有利于学生积累高质量的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文本复述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有利于训练学生的主观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文本复述可分为全面复述、精简复述和创新复述。
创新复述是指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前提下,通过大胆想象对文本进行合理延伸的复述方式。在三类文本复述中,创新复述能达到深化课文理解、积累语言素材的效果。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进行文本赏析,再鼓励学生通过创新复述的形式,完成语言素材的积累。例如,在《观潮》一文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钱塘江的纪录片,利用纪录片呈现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以直观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热情。随后,语文教师再让学生结合影像品味课文如何描写钱塘江大潮,感受其文字美,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最后,语文教师可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自己是一名场外记者,会对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观进行什么样的直播解说。借助信息技术,学生不仅从视觉和听觉上都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还得到了相对充足的想象素材,产生了多样的创作灵感,既实现了语言素材的积累,又培养了创新性思维。
2.4基于实践开展读写结合
学习的目标是用于实践,唯有在实际操作终中过关,才算真正的完成读写结合的任务。那么又该如何来进行读写结合的实际操作呢?有以下三点可以做:(1)可以组织学生阅读书籍,在一定时间后写出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这可以让学生能更加充分的去了解所读人物的所思所想所感。能增强学生多外部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对语言的组合能力,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读写的结合。(2)可以开展读书分享会和写作大赛。前者能帮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让学生能了解到别人的想法,开发多线思维。而后者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自我监督和自我思考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学会许多思考方式,不过在此之前,要将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积极性上,要想方设法的提高学生参与到其中的积极性,之后所有开展的活动才会有效果。(3)可以带领学生去了解和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可以是中国古建筑、中国古诗词或者中国传统节日等。然后让学生分享其在这样的学习中的感受,注意无论学生说什么都要给予尊重,不能去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如果学生出现明显的观点错误,要能语重心长的去引导他们,让他们能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在分享完感受之后,也可以让学生去分享他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中国传统文化。如此能大幅度提升学生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增加学生面对各种各样新鲜事的信心。将读写结合应用于实践是一件收益大的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读写能力,还能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
2.3借助插图,发挥想象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语文教师巧妙借用插图,结合文本实际,找准读写结合训练点,借助信息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信息技术对教材插图进行了补充,增强了课文插图的教学功能,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课文的描写内容,激发学生创作灵感,提升读写结合训练效果。例如,《大自然的声音》一文的插图清新唯美,能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清脆悦耳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其他声音:暴风雨前的狂风是那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池塘蛙鸣是那热闹的音乐会,泉水叮咚是那轻快的山间小曲儿,公园的晨风是那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再如,在《金色的草地》一文中,兄弟俩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插图栩栩如生。如果教师再配上一连串欢快的音乐,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表情、语言的描写感受童年欢闹的动人情景,理解蒲公英的可爱、有趣。
结语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要想收到实效,要想达到高效,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借助信息技术,深化读写结合,既有利于阅读,又有利于写作,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因此,语文教师要多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引导学生从阅读教学和生活经验中汲取营养,加深对文本理解,促进知识的内化迁移。
参考文献
[1]唐保海.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89.
[2]陈舒萍.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9):89.
[3]陈敏.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分析[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