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月第3期   作者:夏慧
[导读] 在新时代的教学背景下,教学改革在不断地深入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的终身发展和需求
        夏慧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实验中学    231500

        摘 要:在新时代的教学背景下,教学改革在不断地深入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的终身发展和需求。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界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促进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建能力。名著导读教学策略为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了绝佳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名著导读
一、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现状分析
        名著导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独立设置了“名著导读”板块。但是名著导读教学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却存在众多问题,比如名著导读教与学目的的功利化,方法与策略的随意化,内容的浅显化,教学评价的模糊化等等,这些问题导致了名著导读教学的低效率。名著导读的现状急需改善,需要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核心素养下名著导读教学的重要性
        2016 年秋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公布,明确了我国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当积极推进对名著导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名著导读教学策略研究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优化学生的阅读方法。并且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阅读经典名著,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知识文化和思想道德的提升都具有积极影响,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
1.激发阅读兴趣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烈的阅读兴趣会让学生产生愉悦的阅读体验,能够使学生的态度由被动变主动。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师可以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若学生本身具有阅读兴趣,积极地阅读名著,教师可予以表扬或奖励,并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其阅读活动成果的空间和平台,让学生体验到收获阅读成果的喜悦感。当学生阅读名著的速度放缓或中止时,教师可通过学生反馈及时分析学生产生这一行为背后的原因,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帮助学生消除阅读方面的障碍。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影视作品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些由经典名著翻拍的影视作品中有很多地方值得学生去学习。以统编教材七年级名著《骆驼祥子》为例,教师可以选取其中的经典情节,如“祥子拉车”这一片段进行播放,引导学生比较原著中的片段和影视作品的片段异同,让学生在对比中更加深入地学习名著作品。通过影视作品可以拉近学生与名著的距离,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名著,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途径,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名著作品。
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阅读方法
        温儒敏说:“在语文教学改革中,要重视对学生读书方法的培养,重视精读与泛读(略读)相结合,并且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和学生的语文生活联系起来”。①
        教师可利用名著导读教学将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以七年级上册的第一部名著《朝花夕拾》为例,它是鲁迅作品中最富有生活情趣的篇章。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部名著对学生而言阅读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可以从教材精彩选篇《五猖会》入手,对其进行精读,引导学生分析文中描写方法的作用,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思考《五猖会》中反映的家庭教育问题在当今是否存在,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进行从单篇阅读教学到整本书阅读的迁移,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同时也能帮助他们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学生在进行名著阅读时,根据阅读内容或兴趣的不同,可以选择精读或者跳读的阅读方法。以《西游记》导读教学为例,由于《西游记》属于长篇名著,而且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部分内容比较艰涩难懂,即使利用一个学期完成阅读,任务也是相当繁重。因此,要依据《西游记》的原著特点,采取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学生做好阅读计划,将整本书的阅读任务进行阅读时间与阅读章节的划分。
3.保障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名著导读教学需要以保障学生有效阅读为基础,学生是名著阅读的主体,但教师不可对学生的阅读保持放任自流的态度。在学生阅读名著之前,教师需要统筹布局,引导学生确立个性化的阅读目标,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制定阅读进度表,阅读内容和疑难问题的概述,以及做摘抄笔记和批注赏析。并且建立一套合理的奖惩制度,借此来鞭策学生,督促学生得阅读任务按时有效地完成。
4.评价标准多元化
        名著阅读评价是名著阅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既是检验阅读成效的重要手段又是改进阅读学习策略的指挥棒,具有重要意义。评价观念调整,使评价提升策略切实符合新课标的理念与目标。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②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尽量规避单一化的评价方式,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优化评价提升策略。
        一方面,教师可以围绕名著阅读主题,举行阅读竞赛、主题演讲、作文比赛等活动,教师鼓励所有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既能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又能加强阅读思想的传播。另一方面,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互评是名著阅读效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组织读后交流课,以八年级下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导读为例,可围绕专题进行探究:为保尔·柯察金写小传,梳理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史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分成几个小组,明确小组成员分工。围绕名著专题展开活动,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让学生之间相互评分或进行投票评价。实现阅读评价的多元化,能够帮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推进发展,名著阅读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会逐渐突显,中考名著命题也越来越吻合“整本书”阅读的理念,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名著凝聚着作家的智慧,也是学生成长道路中的阶梯,随着部编版教材迎来它的全国推广,由衷地希望教师能够更好、更充分地利用新教材中的名著导读模块,学生能真正实现新课标中所要求的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使名著成为学生们根植自身健康成长的一片沃土。


参考文献:
        ①温儒敏:《倡导名著阅读,还需讲究方法》,载《创新人才教育》2015年01期,第33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