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月第3期   作者:谭见玲
[导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能够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推动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并且还能活跃课堂氛围
        谭见玲
        广州市花都区风神实验小学  广东 广州 510800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能够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推动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并且还能活跃课堂氛围。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我国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忽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阅读教学中长期采用以教代学的形式,导致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十分低下,效果不理想。基于此,本文就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对象,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这一方法的重要性,并提出一系列有效的运用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小组合作;运用措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学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教师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一方面小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能够积累大量知识,促进知识储备的丰富,另一方面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够推动学生思维认知发展,对于学生整体学习效果的提升带来有利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提升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学的重要性
        1.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就必须要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兴趣,热爱阅读,才能够主动开展阅读学习。而传统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并放任学生自主阅读,对学生阅读过程不管不问的模式显然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起不到良好效果。甚至还有一些教师“以教代学”,采用直接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不为学生留自主阅读时间,都难以发挥良好作用。小组合作教学法的运用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对某一篇文章的内容进行阅读,并为学生设定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思想碰撞,相互之间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探讨和了解,这就能够使整个阅读过程更为有活力,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得到提升。
        2.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摒弃了教师安排阅读学习过程的弊端,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也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在相互合作中对知识进行理解,获得更好的自我感知和体验。同时,学生还可以相互之间合作对文章内容进行演示,如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朗读文章,各自朗读自己角色范围内的内容,相互之间进行配合,这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主人公的情感,深刻对文章内容进行感知,而且还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
        3.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小学生正是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如果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不能帮助学生提升阅读兴趣,那么学生就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是不利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的运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与身边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将自身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内容分享给身边的同学,也可以阅读其它同学分享的内容,大家还可以对阅读内容进行思考,挖掘其中蕴含的深层次内容,或者举行仿写比赛活动等,这可以使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且长期坚持还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使阅读学习成为陪伴学生终身的事情。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模式的措施
        1.科学设置小组,做好角色分工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最为基础的环节就是小组设置,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划分小组,在划分小组的时候可以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使各个学生都可以在小组中表现自己。为了推动小组合作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还要在划分好小组之后引导学生推选出一位组长,主要负责小组内部事宜,包括分工、协调等,并做好角色分工,还可以设置记录员、开发者、报告员等有关的角色,一定时期之后学生之间要进行分工转换。

如在学习《长城》一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深入对文章进行阅读和理解,体会长城巧妙的构造以及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笔者就采用了小组合作阅读教学法,让学生小组合作对第二段进行阅读,然后小组学生共同努力制作长城的结构图,对不同部分设计的优点进行分析。在小组组长拿到“图纸”之后,开始安排小组成员依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合作学习,大家先对课文进行朗读,然后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和沟通,“记录员”对大家的想法进行记录,“报告员”对讨论结果进行报告,最终大家共同参与制作。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参与学习热情不仅得到了提升,而且为了制作出更为精彩的结果会仔细重复进行阅读和讨论,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率大幅度提升。
        2.多样化小组合作形式,激发合作热情
        小学生的兴趣保持时间是有限的,刚开始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时候,可能学生会有较大的热情和参与积极性,但是如果教师长时间运用一种小组合作形式,那么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这就会导致阅读学习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创新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持续对小组合作学习保持热情。如可以将多媒体引入到小组合作过程中、角色扮演引入到小组合作过程中等,充分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如在学习《荷花》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于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荷花盛开的视频或者图片,还可以播放一些荷花亭亭玉立、含苞待放的图片等,将荷花的各种姿态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进一步提升对荷花的认识,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文内容,并通过阅读和思考总结作者的语言风格,找出作者描述荷花的句子,并探究还可以采用何种句子来描述荷花和赞美荷花。最终教师对各个小组学生的总结结果进行观看,并对学生进行点评。
        再比如,在学习《亡羊补牢》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次角色扮演活动,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内容,之后教师对文章进行讲解,讲解完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文章内容进行演示,学生可以自主定位角色,比如一位学生扮演羊的主人、一位学生扮演大灰狼,一位学生扮演邻居,其他学生扮演小羊等,大家在自己的角色内进行对话,并模拟课文内容,最终教师对大家的扮演情况进行点评和表扬。通过这种形式也能够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升阅读学习的效果。
        3.加强引导,传授阅读方法和技巧
        小学生还处于阅读学习的初始时期,很多学生并没有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为学生传授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提升阅读学习的有效性,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生字、生词,然后通读文章,通过通读对文章的大意进行了解。其次,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分工与合作,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不断提升阅读的效率。如小组学生可以运用分段朗读法进行朗读,一位学生朗读一段,其他学生对朗读学生的朗读过程进行观察,并观看课文内容,指出朗读过程中的不足,并吸收学生的朗读优点。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通过详细阅读对文本内容有深刻了解,或者带着问题阅读,通过阅读解答问题。学生只有掌握这些技巧,才能够提升阅读的有效性,才可以保持阅读兴趣。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法运用的注意事项
        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角色分工,并注重合作方式的选择,使学生在科学的分工下和合理的方式引导下提升阅读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传递阅读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掌握丰富的阅读技能,不断提升阅读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还应当注意的是,由于小组合作法注重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发挥,与其它学习方法存在较大区别,所以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思想观念,教师要学会“放手”,相信学生能够完成任务,而学生则要紧紧抓住探究合作的机会,加强与身边学生的合作力度。
        在小组合作法运用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和指挥者角色、学生是参与者和实践者角色,双方只有充分认识自身的角色地位,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崔艳红.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20(03):6.
        [2]左林华,陈多仁.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09):61-63.
        [3]范朝华.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01):117-118.
        [4]万银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反思与完善[J].语文建设,2016(20):17-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