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户外游戏活动优化幼儿品格发育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月第3期   作者:满艳萍
[导读] 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整体教育模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学前教育是幼儿接受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对于幼儿的品格发育都有着重要意义
        满艳萍
        滕州市洪绪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整体教育模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学前教育是幼儿接受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对于幼儿的品格发育都有着重要意义。而游戏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户外游戏活动对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以游戏互动形式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促使幼儿在游戏玩耍互动中,进行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活动;户外游戏活动;方法与策略
        引言: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做出了明确的教育内容与要求,要求幼儿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都是以幼儿自身品格发育良好作为基础,并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注重对幼儿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但同时,受到社会发展和教育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幼儿自身综合能力的形成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缺陷,严重影响到幼儿自身的健康发展。幼儿教师要抓住小孩子活泼好动的特点,利用游戏互动方式,来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由此,开展户外游戏活动是促进幼儿品格发育的重要手段。
        一、户外自主游戏活动的基本概述
        幼儿天生就喜欢游戏互动,所以,幼儿教师开展户外游戏活动能够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使幼儿在愉快的玩耍过程中健康快乐的成长。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游戏活动,也可以开展自由的户外自主游戏活动,大胆放手,让孩子自由探索发展,保证预期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户外自主游戏活动原则
        幼儿教师在创设户外游戏活动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户外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幼儿教师应当遵循科学性与趣味性的原则,并非所有的户外游戏活动都能够激发起幼儿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所以幼儿教师一定要在了解幼儿心理诉求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前提设计游戏活动,进而保障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趣味性。此外,幼儿教师还要以确保幼儿生命安全为首要的设计准则,从而能够在设计游戏活动时坚持科学性的原则,严格筛选户外游戏活动材料和器材,必须选取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游戏素材。与此同时,幼儿教师还应当遵循长期性以及多样性的原则,学前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幼儿教师在开展户外游戏活动时,要让幼儿在多样性的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锻炼自身的身体素质,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实现全方位的健康发展。
        (一)、指导性原则
        在幼儿园的户外游戏活动中,可以具有目的性特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始终处于引导性地位,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游戏发展空间,促使幼儿自身合作及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在整个户外游戏中,幼儿要处于主动性地位,在游戏中充分的展示自我,不断强化自身发展综合能力,促进幼儿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生活性原则
        幼儿的所有实践体验活动都是来源于生活,所以,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户外游戏活动的时候,要遵循贴近生活的基本原则,丰富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素材、环境、空间,促使幼儿在实际的游戏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社会交往、语言沟通、身体素质等方面能力,在互动中有效的锻炼自身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例如,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贴近现实生活的情境空间,木工坊、快递站、野战区等。
        (三)、自愿性原则
        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户外游戏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平等自愿原则,加强幼儿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互动意识,促使幼儿在游戏互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但同时,这个原则也要求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通过给予幼儿适当的互动引导,促使幼儿能够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好的自主游戏学习习惯和逻辑思维方式。


        三、户外自主游戏活动的优化策略
        3.1、根据本地风俗民情选择民间传统游戏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土人情,包括世世代代流传的传统游戏,幼儿园可以把民间传统游戏渗透到户外自主游戏中。如“捏泥巴”,在户外草地为孩子们提供泥巴、工具,孩子们随心所欲的创作泥工,做到心灵与自然彻底交融。如“扎染”, 在扎染游戏活动过程中,让孩子了解家乡民间风情,锻炼动手能力。如“皮影戏”,通过孩子们自行制作道具、排练、导演、表演、观看等一系列游戏活动,培养孩子爱家乡的情感,语言、交往、思维等各方面得以提升。
        3.2、根据幼儿个性特点进行体能大循环活动
        在开展户外自主游戏时,还可以为孩子提供各类体育器械,开展体能大循环游戏活动。在活动中除了投放专业的体育器械外可以提供日常生活中的低结构材料,如纸盒、纸筒、油桶、箱子等,还可以提供自制体育器械。在丰富的材料中,让孩子自由选择进行游戏活动。可以独立游戏,也可以互动进行游戏,让孩子利用器械大胆尝试各种玩法。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手、眼、腿、足等身体器官协调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
        3.3、开展户外游戏活动注重分层。
        不同年龄层的幼儿对户外游戏的实际适应能力不同,其中,幼儿园小班幼儿的适应能力较弱,幼儿教师在户外活动中,可以选择简单且便于操作的游戏,如“木头人”“过家家”等,通过简单的互动游戏来锻炼幼儿的肢体协调性、与人交往能力、语言发展能力。而幼儿园中大班孩子的动作灵活,肢体协调性和平衡性,记忆力和想象力方面都较强,这时候幼儿教师可以在户外活动中组织幼儿进行一些有挑战性的游戏。
        3.4、利用户外游戏培养幼儿规则意识
        在户外游戏活动中,游戏规则是不可或缺的。如何培养幼儿游戏活动的规则意识至关重要。为了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具有主动性,游戏规则可以让孩子参与制定,老师适时引导。在一次次的游戏实践过程中,孩子可以对规则进行补充修改完善。游戏规则可以口述的形式,也可以用图画、简单文字、数字、符合表示,让孩子养成游戏规则意识,从而体验游戏成功的喜悦和游戏的乐趣。例如,在开展《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游戏活动时,幼儿教师如果强制要求幼儿“大灰狼来的时候,我们要躲在这个小圆圈的房子里面,能够保护我们不被大灰狼抓走”,孩子会渐渐失去游戏的兴趣。如果在游戏过程中让孩子自己体会、总结出这个游戏规则,在游戏过程中孩子的兴趣会持续增强。
        3.5、利用户外游戏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在幼儿园的户外区域自主游戏互动中,会存在安全风险隐患,使得幼儿自身自由活动的危险性增大。相较于幼儿教师的直接保护而言,幼儿更要学会自我保护,所以,在实际的游戏互动中,能够帮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的相关方法,有利于幼儿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例如,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将开展游戏活动规则通过集体教学详细的讲给幼儿,并制作出相应的标识张贴在游戏活动区域,还可以通过大朋友带小朋友的形式,来提高幼儿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促使幼儿在游戏互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教育教学阶段中,户外游戏教学活动对幼儿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幼儿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户外游戏活动材料,结合幼儿自身的个性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开展户外互动游戏,促进幼儿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春霞.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的价值、现状及对策——以咸阳某幼儿园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1):81-85.
        [2]冯运秀.幼儿园教学的游戏化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16,12:171-171.
        [3]管金玲.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创设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1):205-206.
        [4]黄芯.试论幼儿园户外区域游戏与日常生活教育的有效结合[J].才智,2016(30):1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