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游戏的运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月第3期   作者:董杨阳
[导读] 游戏是幼儿认识周围生活环境的一种方式,幼儿游戏应当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贴近真实、自然的生活实际
        董杨阳
        (新疆呼图壁县芳草湖总场幼儿园  831208)
        摘要:游戏是幼儿认识周围生活环境的一种方式,幼儿游戏应当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贴近真实、自然的生活实际。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社会发展的影响,幼儿游戏发生了变化,教师和家长是幼儿成长的陪伴者,因此要认真审视游戏的变化,在变化中进一步加强对幼儿游戏的认识。本文将对幼儿教育中游戏的运用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教学;运用策略

1 游戏教学应用于幼儿教学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常常被忽略,很多情况下都是教师单方面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导致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游戏教学法可以将教学内容和游戏有机的结合起来,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实践能力能得到提高,并且也能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同时,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作为幼儿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幼儿的综合素质,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能够创新性的应用游戏教学,可以满足幼儿对不同学习情境的要求,也能满足其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幼儿的体验感得到加强,幼儿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2 幼儿教育中游戏的运用策略
2.1 注重幼儿的游戏性体验
        游戏性体验主要表现为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例如,在“老鹰捉小鸡”游戏中,“老鹰’’鸡妈妈’“小鸡们”来回跑动、互相躲闪,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获得积极的游戏体验。幼儿在游戏中掌握的经验可以被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这有利于丰富幼儿已经掌握的经验。幼儿把游戏中的模拟场景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逐渐建构对社会的认知,也可以获得游戏性体验,例如,电子游戏“打地鼠”,幼儿可以在游戏中通过地鼠的躲闪获得快乐的体验,增强自我认知。玩电子游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幼儿进行知识拓展,但也会存在一些不足,即幼儿长时间专注于屏幕对视力不好,与玩伴面对面情感交流的机会也会减少。因此,在组织与开展游戏活动时,成人要关注幼儿积极情感体验的获得以及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成人、幼儿与周围环境的互动。
2.2 创设新的游戏情境,优化游戏教学材料
        在幼儿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来创设合适的游戏教学情境,并让游戏情境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提高游戏教学的时效性,教师在进行数字这一块的教学讲解时可以设计爱的抱抱的游戏,教师随机报出不同的数字,比如教师报数字5,就要有5个小朋友抱到一起,剩下的没有找到组织的小朋友就自动淘汰,然后这样一轮一轮的往下进行游戏,选出最后的胜者,给与一定的奖励,通过创设这样的游戏情境不仅能加深幼儿对知识的印象,在游戏的过程中还能锻炼身体素质,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幼儿园内的素材和场地加强幼儿对游戏活动的真实感。比如说教师可以利用对幼儿园区内的器械功能和草坪等地方进行再规划,同时可以让幼儿参与制作藏宝草图等等,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利用幼儿园院子里的不同种类的树,幼儿参照树叶图案来寻找相应形状的树叶,以此加深对树叶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3 游戏教学的评价方法
        游戏教学的评价是教师了解游戏开展的基本情况、有效指导和深化游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研究表明,如果成人表现出对幼儿游戏活动的关注和兴趣,幼儿就会认为游戏活动很有价值,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就更高。所以成人的态度,成人在场不在场,参与不参与幼儿的游戏,材料的适当与否以及在活动区的幼儿人数、时间长短、游戏方式等都影响幼儿游戏的质量。教师评价除语言的表扬外,关注的眼神、面部表情等体态语言及鼓励性的动作都是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进步、创造与发现的肯定。对游戏教学的评价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目标游离式评价,即评价是不受预定目标的限制,不追求即时目标的及时达成,注重幼儿的游戏体验;相对评价,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评价标准以本园的实际为基准;定性评价,在自然观察的基础上,在动态的人际关系结构中的评价;内部评价,即对直接参与游戏教学过程的教师和园长的评价,解决教育问题;还可以按游戏开始、进行、结束的顺序评价;也可以按不同的游戏区域分别评价;还可以按某一主题进行评价,如游戏中的谦让行为,等等。我们在评价中以过程评价为主,目标评价为辅,突出游戏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发展状况和教师的教育行为,但对游戏教学的总目标、领域目标、阶段目标和幼儿年龄的分级目标,也应有清晰的把握。
2.4 寓教于乐,创新设置音乐游戏课程
        幼儿教学中为了提高幼儿在学习中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将音乐融入游戏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发展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可以通过播放幼儿熟悉的音乐,让幼儿在愉悦的音乐中完成教学任务,为幼儿创设活泼、轻松的课程教学情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降低课堂教学的枯燥感,提高幼儿的理解力。比如在故事内容讲解时可以结合音乐开展情景剧排练,让幼儿结合音乐与故事内容,设计合适的肢体以及面部表情,在开心愉悦的氛围中引导幼儿准确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幼儿的智力开发。
2.5 让幼儿从“玩”中总结经验
        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在游戏活动中,发生着大量的学习活动。教师组织与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幼儿“玩”,而且还在于引发、支持与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使“玩”转化为幼儿的学习经验。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过程,而且也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的课程建构过程。课程具有自然生成的功能,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与学科或与幼儿身心发展有关的学习经验,而且游戏活动本身的方式方法就是幼儿学习的对象与内容,应当被看作幼儿园课程的内容、课程实施的途径和课程生成的重要源泉。
3 结束语
        在游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要明白幼儿才是课堂的主人,幼儿是游戏的主角。要给每个孩子平等均匀的游戏机会,让孩子们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成长,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王静.区角游戏融入幼儿教育中的价值[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10):79-81.
        [2]刘妞.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分析及评价方法[J].现代教育,2020(08):58-60.
        [3]刘娜.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34):314-3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