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之浅见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月第3期   作者:曹昌花
[导读] 数学和实际生活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开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活动
        曹昌花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长安镇中心小学  725500
        摘要:数学和实际生活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开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活动,不仅要将数学知识灌输进学生的心中,还要将核心素养的理念种植在学生心间,以此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能够在提高数学计算能力的同时成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对学生的意义
        每门学科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意义,都具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色内容,小学数学学科是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计算和运算作为小学数学的基础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数学生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所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若是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计算能力,很多数学问题也便可以迎刃而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就感会形成正向反馈,让学生能够以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到今后的数学学习当中,让数学核心素养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独立思考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活动中,教师所坚守的教学理念较为陈旧,在课堂上更加专注于自身的教学讲解,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没有给予学生展示自我和独立思考的机会,以至于学生无法在自我探索中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影响学习的实效性。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以便于能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构建相应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相对自由和轻松的课堂氛围中独立思考,以此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知识的求索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比如,在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和学生生活较为贴近的教学情境。“同学们,大家有没有看过钓鱼?有没有人想要钓鱼?假如有一天,我们班组织外出钓鱼,在小湖边上,我们有十二个学生参与钓鱼,在清点鱼的总量的时候,发现平均每个学生钓了十一条鱼,请问这十二个学生总共钓了多少条鱼呢?”在创设相关情境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计算相关问题,以提问的方式诱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开展自主性学习,掌握两位数的乘法。
(二)采用游戏比赛,增加数学计算趣味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游戏具有天然的喜爱,若是能够在枯燥的数学教学课堂中融入适宜的游戏比赛,趣味性的数学课堂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在数学课堂融入游戏比赛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轻松和愉快的情绪,还能让学生收获知识和成长。在学生的印象中,数学和有趣是毫无关联的。为此,教师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数学教学策略转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固有看法,将游戏元素和数学课堂相融合,让学生在游戏中增长知识,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开展守关类的竞答比赛,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为出题守关组,另一组为解题冲关组,每组五人,竞赛结果的评定标准是回答的正确数和通关所用时间。

在这种竞赛类的游戏中,学生都会感受到紧张刺激的氛围,为了赢得比赛,出题守关组的人会绞尽脑汁想出难题,解题冲关组的人也会使出浑身解数解答难题,无论学生身在那一组,都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锻炼和培养,都能在相应的游戏氛围中体验知识的魅力。
(三)开展小组合作,提升数学计算效率
        整体而言,个体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若是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完全交由学生自己去独立探索,学生可能只能想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若是教师能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凝聚小组力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数学计算问题的探讨,经历过小组成员的头脑风暴,在思想与思想的碰撞过程中,学生会得到多样化的计算方式。为此,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提高计算效率和合作协同能力。
        比如,在讲解“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进行分组合作,确保每组内学生的整体水平保持一致。在分组完成以后,教师向学生展示相关问题,如7.56+3.89,一般情况下,学生能够快速计算出7+3。而小数的加法学生尚未接触,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找出小数的计算方式。不同小组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解决策略,在这种积极踊跃的氛围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多样化的计算方式,还能强化数学课堂效率。
(四)建构生活化教学,增强解决问题能力
        生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来源,也是数学计算最终要回归的根本所在,教师应该立足于实际生活,挖掘生活中蕴藏的各种数学问题,实现生活问题和课堂教学活动之间的统一,以便于学生能够利用数学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各色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数学知识的学习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比如,在讲解《认识人民币》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应该先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接着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模拟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具体场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绎商品的买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明确自己所要买卖的商品的价格和数量。通过这种场景模拟的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热情,让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结,在生活中强化自身的数学计算能力。
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逐渐成为课堂教学活动中所需要达成的最终目标,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活动中时刻秉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一定程度上能够强化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实现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科学合理地选择教材内容,以适宜的教学方式开展数学教学工作,让学生逐步攀登数学的高峰。
参考文献
        [1]季玲玲.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J]. 教育(周刊), 2020, 000(010):P.63-63.
        [2]刘钧爱.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实践分析[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 014(003):158.
        [3]潘晓琴, 阮永红. 关于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C]// 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 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