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月第3期   作者:吴建春
[导读]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吴建春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实验小学  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情境教学模式作为当前最受老师推崇的教学模式之一,通过构造真实性强且充满趣味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轻松欢快的学习气氛,以此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从而促进其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本文对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情景教学;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及思维启蒙阶段,在此阶段为学生打下良好学习基础有助于其后续阶段学习生涯的发展。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及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为了实现高效教学效果,老师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采用情景教学法,提升学生课堂中的注意力,使其时刻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同时更有助于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趣味教学情景的创设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活泼好动、任性贪玩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典型表现,他们涉世未深,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想要使其安静下来堪比一项艰巨的任务。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对开拓学生思维、开发其智力具有非凡的意义[1]。因此,为了吸引学生课堂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应当充分利用小学生的性格特点,积极为其营造一个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情景,在此过程中,通过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切入相关的数学知识点,不仅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与理解,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 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进入自主思考、自主发现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学习状态中,进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2]。比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时,教师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矛盾冲突:要求圆柱体容器里水的体积该怎么办?(生: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测量计算。)要求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呢,该怎么办?(生:把它捏成长方体再求。)要求圆柱体铁块的体积呢?(生:把它浸入水中,求出排出水的体积。)要求商场门口圆柱体柱子的体积呢?(生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在这里,教师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出新知识,使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这样设计,既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同时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
        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多列举生活案例,致力于为学生构造一个真实性强且充满趣味的教学情景,以便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激发其浓浓的学习兴趣。

通过创设具体学习情境,激活学生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学探究学习,进而积极主动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创设解决问题教学情景
        教师要积极创建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小学生的自觉性比较低,玩耍的兴趣远比学习的兴趣高出许多,因此在课堂容易分散注意力,课堂搞小动作、走神、做与学习无关的事等问题是小学生课堂听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及思维启蒙阶段,在此阶段为学生打下良好学习基础有助于其后续阶段学习生涯的发展,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首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其充分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快乐与充实,从而时刻保持高度集中状态,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都知道,小学生表现欲强,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老师可以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挑战性目标情境,不仅可以充分吸引学生课堂的注意力,使其在轻松欢乐的气氛中感受学习数学所带来的欢乐,同时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从而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3]。比如,在学习“乘法运算”时,老师创设这样一个故事情境:小熊的妈妈生病了,为了能挣钱给熊妈妈治病,小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集市卖水果。一天,小熊刚摆好水果摊,老狼就来了,小熊见有顾客光临,急忙招呼:“要卖水果吗?这里所有的水果都很新鲜。”老狼说:“我家小狼崽想吃橘子了,你这橘子怎么卖的?”小熊满脸堆笑说:“便宜的很,每斤橘子3元。”老狼说:“那我买5斤,可是我老了,脑子不灵活了,我应该付给你多少钱呢?”“同学们,你们帮助老狼计算一下,他应该付给小熊多少钱呢?”老师以创设解决问题情境的方式,导入教学课程,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其应用能力、综合学习能力全面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不断的深入,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求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而且还需要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促进其综合素养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数学作为一门适用性和开拓性较强的学科,既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又能开拓学生智力,激发其创造潜力,对其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因此,老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手段,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玉平.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J]. 新智慧, 2019, (10):60-60.
        [2]高凯.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新课程(小学), 2019, (3):136-136.
        [3]周正林. 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文渊:小学版, 2019, (1):432-4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