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月第3期   作者:王宁宁
[导读] 小学数学老师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至关重要
        王宁宁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中心学校   256600        
        摘要:小学数学老师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至关重要,本文就此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积极性 学习兴趣
        《教育学》指出:人们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教学活动本身去体验,更要从数学与人及生活中的联系去探索。这就告诉我们,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在生活中得到体现。而如何抽象、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形象、生动、有趣呢这就需要立足于现实生活,把生动活泼的"情趣教学"融人到数学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学生厌学为会学、乐学、盼学。这样做就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做有利于教学活动的组织,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能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
一、让学生在竞争过程中主动学习
        引导健康的竞争,激发雄心壮志,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策略之一。
1、课堂上创造竞争的环境,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情
        如在计算教学中经常设计“争当速算标兵”、“夺红旗”、“开火车”、“数学接力赛”等游戏活动,学生对这些游戏特别感兴趣,并且在竞争中把个人与集体融合起来,形成了团结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道德品质。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了学生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更鼓励了那些肯动脑筋、勤于思考、勇于攀登的奋斗精神。
2、设置合理科学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沿着健康轨道开展竞争
        如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经历了艰苦努力,取得了进步,与班级的优等生同样得到肯定和赞扬。对取得同样成绩的同学,还要评比谁的方法更优越、谁的解题思路更简捷。从而让学生朝着更高的标准努力。
3、树立学习的榜样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课堂教学中,常选择时机给同学们讲述优秀少先队员的故事;讲述科学家的故事;讲述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奋斗事迹;有了竞争意识,同学们在学习上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学习效率也就会提高。
二、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强化学习兴趣和信心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追求、渴望和满足。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2、表扬为主、批评配合
        由于小学生普遍爱听教师的赞扬,所以在学习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表扬”这一法宝去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必要时可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但奖品不宜贵重、且要有意义,应以奖状、学习用品为主,如能奖给学生平日所希望得到的东西,效果更好。不过应注意批评的配合。特别是差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然后适当指出缺点给予批评和鼓励。

如:发现平时很少完成作业的学生,这次完成了,教师就应及时在课上加以表扬,使其感到完成作业光荣。然后再说,作业是按时完成了,可惜字太潦草或欠了点清洁……之类的批评;并加注评语说明,如果今后再做清洁些就好了,不过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做得到的……等类的鼓励语。这样既肯定成绩又提出了要求,使学生有信心。
3、成功是最好的激励
         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如画出线段图帮助他们理解应用题、让他们换句话说说理解题意、举个例试试等,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
三、联系生活,加强直观教学
        数学概念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却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占优势的阶段。因此,教学中应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实例联系起来,以生活中的显浅例子来说明,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生动,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启发学生思考。所以我们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这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不易遗忘。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哪是侧面积,怎么求,而是利用了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盒,让学生制作它的包装纸,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侧面积;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摆、围,通过这样的现实操作,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个什么图形,它的面积与圆柱的什么有关。这样,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数学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了对数学的厌倦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中教师心态和教师理念的培养
1.教师要注重与学生对话的合理性和亲和力
        小学数学课上,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讲课的亲和力,千万不要横眉冷对地面对学生,造成一种权威的威慑力只会破坏学生对于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教学理念,对于自身的定位要得当,尽量让自己与学生成为朋友,通过循循善诱地教导,给予学生发自真心的关爱和教导,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师德的作用,这对于促进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有百利而无一害。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教授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总是能够遇到一些敢于提出自己疑问的学生,面对这些学生,教师一定不能直接拒绝学生的疑问,保护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当然教师一定要多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生,要让他们真正觉得自己虽然自己的基础不是很好但是只要勤于提问不断练习,一样可以将数学知识这门的课程学习好。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要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有时间、有空间动脑、动口、动手,获得深入细致的思考机会和自我体验的机会,从而实现“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甚至“我爱学”的成功跨越。
参考文献:
        [1]朱智贤.朱智贤全集:儿童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乔一鹏.以数学为载体让学生“会思想”.上海中学数学,200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