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月第3期   作者:王丽云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当下阶段的小学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王丽云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王杲铺镇董路口小学 山东省德州市 2531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当下阶段的小学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小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从学生推理能力、模型思想、空间思维、几何思维、运算能力等方面出发,培养小学生的模型思想是核心素养下小学教育的重要工作,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长的关注,小学数学教师要针对这一要求从日常的学习出发,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及构造模型的能力,本文着力探讨了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模型思想
1、小学数学教学中模型思想的基本概述
        模型思想就是借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具体的物品,将生活实践感受与数学基本理论知识连接起来,进而根据两者之间融合产生的新的背景,对小学数学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进行掌握学习,最终在前面的基础上形成有针对性的数学知识内容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技巧与能力。由模型思想的基本概述来看,我国小学教育阶段数学教学中任教教师要根据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内容和基本解题技巧等全方面的角度去了解发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总结适当的教学方法,实现运用日常生活体验解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困难,不断改善优化小学教育环境,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改善小学阶段师生教与学的冲突或不和谐状况,创造提供一个良好宽松的教学氛围。
2、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价值
        在数学领域,模型思想就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然后将其塑造成一个数学知识点相互联系的模型,学生能够借由生活中的物体来对相关数学问题进行理解、分析与解答。具体而言,模型思想的教学价值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数学理论知识本身就源自生活,教师不仅要贯彻与生活相贴近的这一教学原则,还要注重对模型思想进行有效的渗透与运用,让学生通过身边的实物来观察和发现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然后利用数学知识来对这一数学问题进行解决。这是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重要教学策略。其次,模型思想的运用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可以优化自身的学习方式,改变自身的数学学习思想方法。而这与新课改的要求相符合,教师必须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来创新自身的教学过程[1]。最后,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理论知识,并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实践能力都还需进一步提高,为了促进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有效发展,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还需要引入模型思想,满足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需求。
3、小学数学教学中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
        3.1精选问题,渗透模型思想
        教师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是引导学生生成数学思维的重要基础。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模型思想,教师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提问方式,并从不同的切入角度来引导学生全方位地思考数学问题。一方面,在教师的提问下能够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另一方面,多层次、多侧面的数学问题引导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问题本质,从而掌握这类问题的解决思路。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相关内容时,就是设置相应的生活问题情境,将四则运算与我们生活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紧密联系,引导学生紧抓问题本质,通过问题基础去寻求答案。学生自然而然地能够掌握混合运算的方法与规律,而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有助于向学生渗透相应的数学模型思想。
        3.2挖掘本质,形成模型思想
        在学生学习相应的数学知识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数学本质上理解知识点,帮助他们形成相应的建模思想,并且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中灵活运用这些思想。公式记忆法是学生掌握数学解题技巧的重要方式,但是如果一味地记忆而没有对公式的形成或者公式表象之下的数学本质加以理解的话,那么当学生在遇到难度稍微增加一点的数学内容时,就算是熟练记住的公式有时候也难以灵活运用、推导。由此可见,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透过数学表象看到数学本质,促使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模型思想。

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直观地呈现模型思想,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以实现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教学目的。
        3.3自主学习,发展模型思想
        数学模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了一定的模型思想之后,教师则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不断地获取更多的问题解决思路,发展自身模型思想,不断提升其数学问题解决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我认为可以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的意识入手。工程问题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应用题,在学生的解答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预留出更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探索如何将已经学习到的“工程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一解题思路用于问题解决中。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思考解答了问题之后,他们在后续遇到工程问题时,可以灵活地套用自身解决经验来快速得到答案,这样强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等教学模式又培养、发展了学生的模型意识与思想。
        3.4加强实践,拓展模型思想
        动手实践是学生将抽象化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形象化的认识理解的方式,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加强学生的实践来帮助他们不断拓展自身模型思想,并将模型思想与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紧密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统计”知识时,就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活动,即调查年级中男生与女生的组成情况、年级中所有学生的年龄情况、出生月份等,当调查结束后,则分别以统计图样式将调查结果展示出来。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动手实践调查数据、构建统计图,将教材中的内容亲自体验一遍。此时概率数据这一抽象性的数学内容也会以画面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这一过程也使学生进一步拓展了自身的模型思想。
        3.5渗透生活理念,培养模型思想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与大家日常经历的生活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教师在教学引导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模型思想,不妨结合具体的生活内容,渗透与模型思想相关的生活理念,体现数学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执行中,还可以引导小学生近距离观察周边的生活,从生活内容中寻找到可以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问题,强化学生对模型思想的应用能力。
        3.6布置拓展作业,培养模型思想
        为了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富有成效,教师对于课后作业训练的工作也应该给予必要的重视,了解实际情况,分析模型思想在课题训练中的应用作用,布置必要的拓展性作业。随着整个新课改教学环境的深入发展,教师对于作业训练的定位也要展开适当的改进,避免出现“填鸭灌输”、“题海战术”等情况,引导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掌握更多主动权,以此来强化他们对数学模型的应用思维。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而模型思想的形成则可以促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认识数学、理解数学。随着模型思想的逐渐发展,更能够促使学生自身进行不断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及动手操作实践,不仅有效实现了培养数学模型思维的目的,更借助模型思维的培养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综合数学素养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林翠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9(3):21.
        [2]王丹.从学生的视角走近数学模型思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2018(35):34.
        [3]刘纲.渗透数学模型思想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4]洪亚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探讨[J]. 考试周刊,2018(22):73-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