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段数学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月第3期   作者:宁军
[导读] 我们知道智力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
        宁军
        陕西省西乡县峡口镇中心学校   

        我们知道智力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有当两者都处于最佳状态,学生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它包括情感道德、意志、兴趣及性格等多方面。对学习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和强化作用。一般说来,学生学习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优劣。作为新世纪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充分体现新世纪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转变观念,走出误区,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小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进入欢乐愉悦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
        1、创设操作情境,以动激趣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每个人的手、脑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和小学生思维形象之间的矛盾,就要让学生动起来,以动激趣,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教学9的组成时,先让学生动手分一分9个学具,通过动手知道了9可以分成1和8,2和7,3和6,4和5,5和4,接着我又设计了一段拍手歌:
        老师:XX,小朋友,我问你,1和8组成几?
        小朋友:1和8组成9
        老师:9可以分成几和几?
        学生:9可以分成X和X
        师生对话时用上我们音乐课上的节奏,边拍边说,学生会觉得这更好玩一些,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学会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又如: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课,我先引导学生认识感知图形的形状,然后安排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把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图形、各种颜色的纸片拿来拼图,学生通过看一看、做一做、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等活动,进一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还发挥想象力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学生在活动中不仅锻炼了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与人合作的能力,还能巩固新学知识。
        2、创设问题情境,以疑激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吨的认识”一课时,设计这样的问题“古时候有个曹冲称象的故事,那时候人们没见过那么重的大象,不知道如何来计量它的体重,那么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用我们学过的重量单位来帮他们记录大象的体重呢?认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你就明白了。”围绕学生熟悉的故事情节发问,学生感兴趣,注意力集中,听讲效果也不错。
        3、创设问题情境,以说激趣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结果。教学中注意知识的重难点,巧妙的设计问题,给学生创设讨论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展开激烈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如:一年级数学《动手做(二)认识七巧板》一课,我设计这样的问题“先在黑板上写出七巧板三个字,问学生有没有玩过,猜一猜它为什么叫七巧板?”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想法。一年级学生好表现,争先恐后地发言,说出了自己的理由,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二、利用数学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感
        崇高的理想抱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我们在从事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如:“光明小学开展学雷锋活动,低年级有120人参加,中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低年级的3倍,中年级有多少人参加?低年级和中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
        教师在教学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抓住时机教育学生应该学习雷锋多做好事,通过这样的一些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感逐渐形成。
        三、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引导维持和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推动力量。学习动机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有效地进行学习,但动机过强或者过弱都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只有动机适中,才有利于效率的提高,而这个度又如何把握呢?这便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课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深入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因为影响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很多,既有自身的因素,如生理、心理、智力、身体、性格等还有许多外在的因素,如家庭、学校、社会等,只有全面细致地了解了每一位学生,才能针对个别内向的、任性的、抑制力差的、意志薄弱的、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有进行因材施教。
        我们班有一位小男孩抑制力差,经常不交作业,而且穿戴破旧,但善于交谈,经过我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我才知道他的命运非同一般,父母离异,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在外打工,他由他大伯父照管,由于他们没有文化,没法辅导孩子的作业,而且家里经济拮据,条件艰苦。于是我就找他大伯父谈话,找孩子谈心,鼓励他好好学习,战胜当前的困难,同时对他降低要求,回家先做会做的题,不会做的题带到学校请教老师或同学,慢慢地他不在拖欠作业了,而且上课注意听讲,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2、采用多鼓励、少批评的方式引导学生小步子前进。
        提高教育质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事情,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需要我们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一步一步向前迈进。当学生取得一丁点的成绩时,老师也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应肯定他们的成绩,鼓励他们继续前进。
        3、要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因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严密性较强的学科。如1+5=6答案是唯一的,只要学生答对了,就予以肯定,这恰好满足了小学生那种渴望得到承认和赞许的心理,使他相信自己并不比别人差,自己还是有能力学好的,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及时进行弥漏补缺。
        4、适当开展各种游戏和竞赛。
        如“拍手谣、口算比赛、夺红旗、开火车游戏、抢答赛”等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参与学习。
        四、严要求、高标准,培养学生的毅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学习需要意志的力量自觉地、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使智能得到最高限度的发挥。教学中利用意志顽强、勤奋好学的名人故事去影响教育他们。平日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如养成认真审题、认真书写的习惯,学习上不懂就问,课堂上勤于思考,积极发言,课后认真复习等,教育学生要有知难而上的勇气,遇到难题可与同桌讨论交流,或请教老师及同学帮助,共同渡过难关、战胜困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