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映玲
汕头市潮阳区谷饶茂广小学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教育信息化也在不断深化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是课改发展的趋势。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善于把握课改发展方向,灵活地运用多样的信息技术手段组织教学活动,驱动学生有效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策略
引言
在小学数学的教育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对于数学内容无法从自身得到形象的理解,而是需要教师结合多种元素利用具体的形象事物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以生活元素进行口头式表达,让学生根据所见所闻进行想象,进而理解数学知识,这样的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仍无法有效理解。
1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兴趣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在抉择时有更好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对要学习的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感觉到快乐。因此,学生就会拥有更加活跃的思维,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进行学习。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在教学中很难将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内容有效融合,可以转变课堂教学氛围,将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丰富,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容易集中起来,会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
2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活动,引导学生思考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学生大多喜欢有趣热闹的氛围,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好胜的心理开展活动,继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学习解方程,教师可以提前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出障碍跑游戏,每一个关卡都有一个数学解方程题目,学生可以自由组队进行比赛,获得胜利的队伍可以获得一个小奖励。每个关卡的题目难度都要有所变化,刚开始简单一些,往后逐渐增加难度直到变成应用题。起初的题目只要掌握解方程的规则就可以将题目解答出来,后面的题目稍稍动脑进行变换解答,后面就属于稍微有难度的分数解方程,简单的应用题,难度比较高的应用题。后面的关卡都要学生之间配合探讨进行解答。在这种比赛氛围中,学生更愿意去动脑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通过此次活动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需要补充的问题,后期找出恰当的方式进行辅导解决。小学生个性的特点是喜欢有趣好玩的游戏,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类似王者荣耀的游戏环节,每个学生一个人物,五个学生为一队,解决一个题目就获得一定的技能打对方一下,最先打败对方的一组获得胜利,技能分为三层,题目难度也分为三层,简单的技能为一,中等难度技能为二,难度大技能为三,比赛氛围中学生会想办法打败对方,自己也会在课后积极补充自己、提升自己,学会解题思路。这种信息技术结合的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帮助学生找到不足,弥补不足。
3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做到因材施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并不能很好地实现信息的交互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有效融合,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能更容易实现教与学的有效融合,不但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还能够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体现出自主性和灵活性,开发学生智力,提升学习效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把握教学进度,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征进行科学引导,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和对应的练习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指导,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4将分组教学和信息技术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组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所以,教师可以把全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例如,五六个人一个小组,然后教师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小组长,小组长进行任务分配工作。教师进行课上讲解之前,先给小组长开会。告诉组长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然后分配给小组长任务,让小组长带着组员进行预习工作。通过预习工作,学生就对这节课的数学学习内容有基本的了解。学生就不会出现不了解内容导致听不进去课堂内容的现象。分组教学之后,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小组学习课堂内容的讲解。在学习乘法的时候,教师可以把乘法的注意事项、乘法的定义,以及乘法的一些其他事项放在多媒体上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观看。在观看的时候,小组内成员应当带着问题观看,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要及时反馈给组长,然后组长进行汇总。每个小组组长再把问题汇总给教师,这样教师在进行下节课巩固练习的时候就会更有目的性。这样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师生关系也会得到极大的改善。教师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学生会将问题及时反映教师,整个过程有利于教师教学的展开,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
5学习方法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每节课程内容的学习都有课标要求并掌握的不同重点内容,期间包括了对小学生而言相对较难的知识点内容,因此,对于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直观优化,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内容。例如,六年级上册中学习第一课《圆》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对于周长这一概念无法很好理解,此时教师可用信息技术的3D效果为学生进行演示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解。比如,可在屏幕中放置一个圆形图像,进而利用计算机技术“剪掉”其中的部分,将圆的线段平铺起来,进而让学生进行测量计算,然后在此过程中逐渐引出圆周长的数学公式,促进学生的理解与知识的掌握。教师还可利用信息技术将课后的学习与巩固应用起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与应用数学知识,从而加强数学学习效率。
6利用信息技术将数学和生活相互融合
数学和生活是一体的,我们学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和生活有所联系。教师讲数学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把生活中的情况融入进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也有利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更好地学以致用。例如,讲到计算面积这个知识点,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出生活中的图片,这些图片有一块墙面,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地板,接着让学生观察思考如果用三角形砖铺一块100平方米的地面需要多少块三角形地板。学生在思考的时候可以用手在多媒体拆分三角形,把三角形分割成几半然后进行拼接,组成新的图形,如此,学生对于图形面积的理解会更加直观。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把三角形分割重组会变成一个长方形,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由此引出,是同长同高长方形面积的一半。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以往教学的死板,使数学教学变得有趣,真正与生活进行有效结合,真正增加了学生对于图形的认识,对于知识点的理解。通过在课堂上的实践,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知识点,学生动手能力也增强了。通过信息技术将小学数学和生活相结合,学生也能更加理清应用题的思路,更好地运用数学。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现阶段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通过二者的有效融合,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石丽丽.浅谈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J].新课程导学,2018(03).
[2]杨艳.浅谈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07).
[3]陈继勇.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