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月第3期   作者:袁红兵 晋爱玲
[导读] 众所周知,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关键时期,特别是对于初中九年级学生来说
        袁红兵  晋爱玲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朱集镇中心学校   湖北襄阳 441115
        摘要:众所周知,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关键时期,特别是对于初中九年级学生来说;初中数学课程的学习不仅仅需要为将要面临的中考做准备,更需要为今后高中数学以及大学数学课程知识的学习做良好铺垫。随着年级的升高初中数学课程的知识学习难度也是越来越大,且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具有极强抽象性与复杂性课程。所以,如果想要学好初中九年级数学知识,那么学生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够对九年级数学知识进行更深入以及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基于此,则要求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不仅仅要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还需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发展,从而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关键词:九年级数学;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基于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各行业与领域都逐渐提升了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还必须要拥有开放思想、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因此,为了能够使初中学生更好的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以及其自身的实际学习需求,初中数学教师应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与优化,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多方位、全方面的角度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为其今后的学习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本文针对如何在初中九年级数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鼓励参与,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心理学表明在任何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这样一种想法与需求,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或者是探索人员,特别是对于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着强烈好奇心的初中生来说,这一想法更为强烈。如果教师想要有效培养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就必须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这样才能够使其积极主动的投身到教学活动当中。与此同时教师还应严格贯彻新课改教学要求,注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发挥,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的有效途径。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巧设,以此来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创造机会[1]。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这一教学内容中,通常情况下大多数教师在刚上课时就让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进行观察,然后再进行证明得出定理。虽然这也是一种引导学生的好方法。但在一上课就让学生解方程会严重打消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因此,在这一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揭示,正常情况下学生已经知道需要根据所给出的方程求根,那么教师就可以以“已知根求作方程”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方程的求解,这样一来就将问题转换为“已知根求方程的系数”;然后再在得出方程各项系数的基础上来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既实现了问题情境的创设,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二、诱导质疑,充分挖掘学生创新潜能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进化》一书中曾经说到“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但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很少有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举手发言,再加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所以使得学生都不太敢积极发展,更加不要谈问题的提出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果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那么就必须要引导学生质疑与提出问题,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则需要教师将自身在证明相关定理或者是解决相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暴露给学生。在以往数学课程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在以“它就是这样的”一种照本宣科的方式将相关定理知识灌输给学生,此种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曝光自身的思维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索与思考,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2]。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相似三角形》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完相关知识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用刚刚所学的知识来进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索与思考时间。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适当的“遗留”一些问题来让学生发现,以此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敢于发问,从而有效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更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基于新课改视域下,教师应注重多元化、多样性教学方式的运用,这样才能够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有效的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例如教师可以此采用开放式教学,譬如将一些结论或者是条件完成的题目改成只给条件,然后让学生进行结论的猜测与论证。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打破常规化教学模式的束缚,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或者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微课以及交互式电子白板来开展教学,这些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够将一些教学重难点知识以一种生动、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理解与掌握。当然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数学实践探究活动,这样一来则能够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发展其创新思维,使其能够从生活的角度去看到数学问题。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九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还能够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广大教师应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乔红洁. 浅析九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数码设计.CG WORLD, 2019, 8(13):166-166.
        [2]马文珍. 浅析初中数学学习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中文信息, 2019, (2):143-143.
        [3]温金莉.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 文渊(高中版), 2019, (2):449-4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