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化学备考策略探究—以探究性问题题组教学为核心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月第3期   作者:朱尤芳
[导读] 在高三的复习备考中,没有哪位教师会脱离“高考指挥棒”瞎转悠的
        朱尤芳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泸源普通高级中学    
             
        摘要:在高三的复习备考中,没有哪位教师会脱离“高考指挥棒”瞎转悠的。怎样解决时间紧迫与教学任务繁重之间的矛盾,是每一位化学教师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精心设疑布阵,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疑惑、新鲜感等,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动机,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索、研究、独立思考以及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情感空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掌握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关键词:   新课程    探究性问题    题组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考什么?考多深?怎么复习?为了解决心中的疑惑,我认真研究了2018、2019、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发现在新的评价理念下高考化学试题的设计也正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在研究中也渐渐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在高三的复习过程中,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始终是我们应重点关注的内容,然而在复习课上我们绝不能采取机械重复、面面俱到的方式,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应加强复习课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首先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已有基础,也就是不能把学生当成是一张白纸,那样很容易走重复的路线,也降低了复习的时效,我们必须对学生的已有水平真正的把握,才能够帮助他们把知识梳理到位,帮助他们建构起应对高考所需要的知识网络。以我校为例,我们觉得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学生最薄弱的环节,在复习中我们应重点加强。
        其次在复习课上一定要对知识进行整合。按照现在高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孤立的没有经过整合的知识是派不上用场的。下面就以Na2O2的复习为例,谈谈如何创造性的设计探究性问题题组及对复习教学的反思。
        一、探究性问题题组Ⅰ
        1、观察Na2O2的颜色:   ,然后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再滴入2滴酚酞试液,最后加入少量Na2O2,溶液立即变成   。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并把化学方程式改为离子方程式:  
        2、将试管轻轻振荡,溶液立即变为无色,原因可能是:   。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3、Na2O2中的氧元素显-1价,请写出Na2O2的电子式   ,由此推出H2O2的电子式   。H2O2是一种二元弱酸,请写出电离方程式:              
        反思:现阶段,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强调运用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推动学生愉快、主动地学习和探究。Na2O2与水反应很激烈,放出大量的热,可以让学生触摸试管外壁,当向试管中滴入酚酞时,溶液立即变为红色。通过鲜明的实验现象会使学生的感官受到强烈的刺激,激发起强烈的学习欲望。所以,在高三复习课中,根据教学的需要演示一些重要的实验是很有必要的。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创设鲜活逼真的认知情景,还能设置课堂教学的兴奋点,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降低课堂的枯燥度,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
        上述问题的设置具有递进性、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等设计理念。问题的递进性将决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面与参与度。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始终将学生的“差异”视作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宝贵的资源,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自信地参与课堂教学并得到充分发展。
        二、探究性问题题组Ⅱ
        1、潜水艇中常用Na2O2作供养剂,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SO2气体也能与Na2O2发生反应,可能的化学方程式为  
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反思:在高三总复习教学中设置疑问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的悬念性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开动思维、发挥想象力。另外,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识记并注意同中求异比较,以精确掌握基本知识,防止记忆定势、理解定势、类比定势及直觉定势,及时消除负迁移,培养学生的缜密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根据教学实情设计“知识陷阱题”有意让学生上当,,诱发其得出错误的结论,然后再加以纠正,提高学生的“抗干扰”能力。由于受2Na2O2+2CO2=2Na2CO3+O2的影响,许多学生认为SO2与Na2O2发生的反应2Na2O2+2SO2=2Na2SO3+O2
学生受定势思维的干扰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学生出错后,老师不要急于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由于急切想知道正确的答案,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最后归纳出正确结论:
Na2O2+SO2=2Na2SO4。
        事实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讲授正确的知识和结论,不论以任何形式,教学效果都是很不好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多注重探究活动的设计。
        三、探究性问题题组Ⅲ
        既然Na2O2有强氧化性,并且它能与C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那么Na2O2还极有可能与具有还原性的CO或C反应,请同学们课后成立学习小组,通过上网或查阅图书资料,完成以下问题的探究:
        1、猜想并写出可能的化学方程式:  
        2、设计一个实验来确认此反应并证明产物的存在(画出实验装置图,写出操作和观察要点及确认产物的操作过程等)
        反思:开展化学课外实验活动,能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实验操作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因而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心理特征、知识层次和能力要求,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化学活动,可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空间。经过调查了解,超过九成的学生对化学新课程中增加实践学习的活动持褒扬态度。他们认为,这种“在实践中学习化学知识”的学习方式,有利于自身对知识的认知和体会,更有利于他们在生活中应用知识。
        这种探究活动设计,彻底打破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师→生单向交往的模式,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群言堂”,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同时也让学生之间进行交往,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等。在学习中倡导合作学习,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有效交流,在思考中交流,在交流中思考,使思想智慧的火花发生撞击,产生新思想,以达到了“1+1”>“2”的教学效果,真正获得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探究活动设计,有利于学生好奇心的激发,有利于学习动力的激发,有利于学生原有认识的激发,这也是在原有经验和认识基础上生成的教学,所以必定是有效的教学。
        这种探究活动设计,有利于学生通过问题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和学习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协作意识,这同样是化学新课程重点倡导的重要理念。
        总之,将考点转化为明确而具体化的探究性问题,是实现总复习教学目标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教学中,用问题激活并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动机,复习就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罗列和灌输知识,重要的是,这些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的掌握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学生自主探究得来的。实施新课程以来,我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有学生写到: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如果演示给我看,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会明白。这句话对我无疑是当头棒喝、醍醐灌顶,促使我不得不反思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认识和深入研究,我认为只有重视实验地位,推进实验探究教学才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这才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参考资料:
        [1] 走进高中新课程. [内部资料]
        [2]《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探究教学的哲学思考》,严济良,《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年第1-2期  
        [3]《化学教学》2018年第7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