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月第3期   作者: 肖静
[导读]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需要传授学生相应的知识,同时还要将数学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肖静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后所镇栗树坪民族小学    655500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需要传授学生相应的知识,同时还要将数学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开始接受较为系统化的数学教学,但是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方式和知识结构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如果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并且加以利用,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当下的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中却存在忽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运用的习惯、学生缺乏数学审题的习惯、教学方法单一,过于传统、没有突出学生主体等现象,这样的现状导致了学生慢慢的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上课的时候开始变得容易走神,脾气也开始变得逆反,容易急躁;大部分学生不勤于动脑,以及不善于思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致使数学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
        基于以上现象,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特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进行分析:
        一、什么是小学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生活、学习当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与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 并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脑海中的相关联想数据,进行分层分类组织后输出管理。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其中,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
        2.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
        3.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4.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同时,新课标要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具有怎样的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逻辑思维,同时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此外,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学生可以将所学习的新的知识内容与原有的知识内容进行结合,从而形成对新知识内容的独特理解。
        三、如何培养小学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抽象思维能力又称为抽象概括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抽象思维能力的本质是剥开事物的表象从而实现对事物本质的观察和分析。最经典的例题之一就是“比较一斤铁和一斤棉花的重量”,实际上,两者重量是相同的,但是,如果被两者形态所迷惑,就会导致主观判断错误。此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重量这一概念抽象出来,并且让学生对此形成深刻的理解。
        其次,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得数学学习者的思维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有效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论是学习知识还是解决问题,如数学计算、命题论证、数学判断以及结论证明等数学学习活动都离不开数学推理能力以及判断能力。
        思维能力的特点是主动地、有效地运用联想,将人的天性任意发散。人的天性对思维能力具有影响力以及后天的教育与训练对思维能力的影响更大、更深。
        综上所述,笔者特提出以下培养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教师认识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并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接受能力较弱,但是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因此,教师需要认识到这一点,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并且加以利用,在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之后鼓励学生对更深层次的知识进行学习,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关于兴趣的激发,我们可以创设游戏情景,以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可以采用“寻宝藏”的游戏教学情境。教师在课前将宝物藏在教师内,然后请几个同学上来寻宝,并限制每人只有一次寻找机会。大部分学生寻找失败后,会请求教师提供线索帮助,当教师给出提示后,缩小了范围,有利于学生的寻宝之旅,促进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知识,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二)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需要认识到独立思考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同时帮助学生养成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教师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独立思考的前提是掌握牢固和丰富的知识,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并且巩固自身所学习的知识,同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时,让学生先复习,然后引导学生从25+15=40得出: 40- 25=15;40- 15=25的结论,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后,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通过举一反三的教学, 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注重合作学习习惯培养以及加强实践性探究学习的培养。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并且在小组内部的合作学习期间,鼓励学生进行充分交流,从而取长补短,学会尊重对方、学习对方。例如,开展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让一个优等生负责一个中等生,让一个中等生帮助一个后进生,以实现小组成员员之间的合理搭配,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教师要为每个小组指派-一个组长,负责维持小组秩序、规范研讨环节与提交研讨避免个别学生进行与研讨不相关的言论。
        四、结语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当今数学教学中的必然趋势。让我们给学生创设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与生活中尽情展现,最终达到乐学、好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