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梦碧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中学
目前,在我国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与新课程标准极不适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主要表现在数学教学活动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把学生仅当作教育的客体,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无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需求,轻学重教,以教代学;单纯重视知识、技能的传递、训练,忽视知识发生过程,使数学教学成为单纯结论的教学,缺乏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发展的整体性、独特性和持续性;忽视了教学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交往;忽视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对提高教学过程质量、实现师生生命价值的重要意义,而把“达知识之标”视为唯一的追求,致使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对学数学感到厌倦,课堂教学缺乏生命活力。因此,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分析和探讨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以促进具体的数学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巧妙地安排数学情境,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对象,也是教师教授知识的对象,数学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知识较枯燥乏味。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枯燥性,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巧妙地安排一些既能调节课堂的气氛,又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基本情况,这样做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更主动地学习这一学科。当学生开始积极主动地渴望学习这门学科的时候,也才能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对教师授课的内容能主动地去思考和理解,为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做好铺垫。此外,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是否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数学教师。教师要借助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安排吸引学生的兴趣、拓展他们的思维。比如说,借助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来提升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后的成就感,进而激发出学生更渴望解决一些更难的数学问题,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可以在当堂就能讲解的知识来来适当地引导学生独立去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二、课堂不光要重提问,更要重视提问后学生的反馈
有高效率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精心准备一些问题作为支撑的。如果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却把学生晾在了一边,或者是当学生刚刚回答问题时,教师就接住学生的回答,一讲到底。这样的教学,学生既不能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当中,而且还会使得学生对问题产生一种麻木,对教师的自问自答产生一种依赖性。
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教师对一些关键的问题、关键环节且慢说破,留下的"更美的风景"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发现和欣赏,便于学生在探索、思考问题的体验中逐渐提升自己的思维和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智慧不仅仅体现在"先知于学生、胜学生一筹"的基础上,也要体现在"与学生同步"甚至"落后于学生"上。"说破"的火候也要适当地掌握在教师的手里,但是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不越位,学要到位"的道理了。
三、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运用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魅力就在于互动性上,而在数学课堂教学当中,由于数学知识比较的枯燥且抽象,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也都不一样,因此,在数学教学当中,在设计多媒体课件环节上,尤其要强调课件设计的互动性,进而为达到教与学的水乳交融奠定好基础。教师与学生的真情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交流、沟通,都能够使得单调乏味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的生动活泼。
比如,在探究"三角函数"的相关内容时,在"教"的环节当中,需要充分的掌握教学课件是否能够满足教学设计的要求,是否能够达到教学设定的目标的要求,然后再借助几何画板将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画出来。由于事先在课件上下足了功夫,在教学的过程中则能够很好地避免了课堂上现场绘制可能产生的一些错误的可能性。在"学"的环节上,教师也要注意到课件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加强课堂的互动性。比如,在探究"正切曲线"的相关内容时,也可以借助ppt将正切曲线的动态之美展示给学生们看,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对"三角函数"的认知度的。教师在讲解这一知识的过程当中,也可以适当地鼓励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相互提问,让学生去感受函数的律动的美,学生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其中,他们探究本节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就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了。
四、课堂教学动态发展的评价
评价教学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途径。评价教学是动态的,不是静止不变的,评价面对的是全体的学生,因此,教学评价的目的也就不尽相同了。评价教学也要突出时代性,要与时俱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评价要能顺利地引导学生提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评价时也要根据教育的规律,按照学生长远发展的规划来制定评价的策略,尽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合时、合宜地评价每一位学生,用评价不断地完善教学的改革,以有效的教学改革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进而再科学地完成对学生制定的教学目标。
五、利用反思教学提高数学复习教学的效率
复习有利于巩固已经学习的知识,复习在教学中占较大的比重。但是教师如果在复习时只注重了温故,忽视了知新,则会影响到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要做好引入新知识的准备,在复习的过程中,把一些新的内容穿插在其中,除了书本上的一些内容外,也可以适当地拓展类似的知识点,根据复习内容,制定出新知识的提纲,为提升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仍有待于深入的探索。构建高效课堂,关键在教师。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以积极的态度投身于课改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丰富文化底蕴,加强自身修养,打造富有个性化的独特魅力。不断思考、不断研究,才会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焦彩珍。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05)。
[2]周喻鸣。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要素[J]. 成功(教育版)2010(7)。
[3]冯祥永,唐芬芳。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