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月第3期   作者:魏珊珊
[导读]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中的直接负责人和管理者,开展班主任工作一直以来都困扰着很多教师
        魏珊珊
        山东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初级中学  山东潍坊  262737
        摘要:班主任是一个班级中的直接负责人和管理者,开展班主任工作一直以来都困扰着很多教师。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刚刚进入青春期,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来,想要良好地开展管理工作,引导学生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沟通水平,以达到对班级的高效管理和良性引导。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沟通艺术;班级管理;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班主任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要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因此,班主任在初中阶段的管理教学之中,首先要对教学管理的工作进行分析,并且从具体的班级情况出发,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班级管理工作不同于普通教学,它具有复杂性的特点,班级管理工作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学习效率,影响整个班级的学风建设。
2 初中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形成与提高的关键时期。由于学生的身心发育不成熟,心理变化较大,因此,他们很容易被不良信息与行为所影响,误入歧途。如今,社会已进入互联网时代,现在的初中生基本会使用智能电子设备来学习与消遣。但由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加之学生分辨能力不足,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与兴趣,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就会对他们的人格发育、价值观初步形成等产生影响。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领者,有责任去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通过高质量的班级管理工作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心态,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现阶段,初中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班级管理的质量与水平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必须积极地进行创新,不断强化班级管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以此来实现服务学生学习的目标。
3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班级管理的模式单调
        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班主任没有全面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来制订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只采用整体化的管理模式来管理班级,这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这种管理方法让教师感到任务压力巨大,不能有效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虽然班主任会在班会中鼓励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但未能真正地将民主管理的思想引入班级管理中。长此以往,学生在这种管理方式和思想下成为任务的执行者,难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3.2 以分数论英雄忽视德育
        我国有悠久的教育历史,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初中班主任一直主抓学生的学习成绩,以试卷的得分来衡量学生学业的情况,不重视学生的心理状况,不重视德育工作,只以分数论英雄。这样的想法影响了学生的认知观,也违背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另外,由于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问题上不重视德育,即便向学生灌输德育知识,在形式上也显得非常单一,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对德育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全身心发展。而且,大部分学生的家长都是在传统教育的模式下成长起来的,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这些家长有重分数的教育理念,这也是影响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3.3 和学生沟通不全面
        在和学生进行沟通时,教师往往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尤其是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们很难有精力对学生们进行单独的培养,而教育的主要标准则是看学生们在班级内是否“听话”。对于一些循规蹈矩、不惹事不闯祸的学生教师会显得比较温和,而对于一些总是调皮捣蛋的学生则总会进行处罚,以儆效尤。这样的教育模式也就凸显出了在日常教学中班主任和学生沟通不够全面、不够深入所带来的弊端。

在很多班级内,班主任在管理时会自然而然将学生们看作被管理者,基本上所有的管理工作都有班主任一人做主,学生只是执行者,这样的教育理念本身就带有很大的偏差。
4 初中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方法
        4.1 进行民主管理,处理班级事务要公平公正
        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要让优等生与后进生都能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教育态度是平等的,一视同仁的,不是把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要给学生提供能够公平公正的表现自我的平台。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到,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透明与公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班级管理的过程之中,并且给予学生表达自我意见和提出班级整改建议的机会,同时班主任要学会聆听学生们提出的任何意见和建议并考虑采纳和反馈,让每一位学生都有集体荣誉感。
        4.2 班级管理应注重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对于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身心发育程度等都不同。班主任如果在班级管理中采取相同的方式,以“一刀切”的管理方法来进行管理,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对此,班主任应在教学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管理措施,以保证管理的针对性、目的性。这样,其管理效果才会提高。当然,这需要班主任充分了解班级的实际情况,如学生的成绩、烦恼与困惑等,并根据具体问题应用不同的管理措施,实现最佳的管理效果。
        4.3 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自主管理能力及接受能力。在一个班级中,班主任需要管理不同性格的学生,工作压力大。学生若具备较高的自主管理能力,就能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减少班主任的工作量,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阶段,学生往往比较依赖班主任,但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自主性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班主任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为全面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4.4 摒弃传统以分数为评价标准的观念,重视德育
        不少初中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通常还以教师为主体,不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其进行管理,这不符合现在的社会需要,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比较重,如果班主任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一味以领导者的姿态来对待班级管理问题,易导致管理效果差。班主任要摒弃传统观念,不要以考试的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好坏,要重视德育,让学生健康成长。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想发挥德育的作用,端正态度的同时要有目的地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端正学生思想的同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争做学生的好榜样。
5 结束语
        如今班级管理的方式在不断地推陈出新,教育教学观念也在不断优化,在课堂教学得到优化,教学内容得到提升的同时,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方式,综合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这样既能够增加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次数,又可以推动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提高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 郑炳辉.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教育,2018(24):37-38.
        [2] 张春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问题和对策[J].情感读本,2018(23):93.
        [3] 陆美荣.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8(08):217.
        [4] 张俊杰.浅谈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中学),2018(08):253.
        [5] 黄万河.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以及优化策略刍议[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7):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