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秀丽
( 深圳市龙岗区万科城实验学校 518129 )
[摘要] 新冠疫情之下,网络教学后复课讲学,疫情的影响,网络与媒体的渗透,家校合力下学生的学习与心理等都需要更多的关注与教育。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与教学现状,挖掘学科中蕴含的的德育元素,创设教育情景,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心理教育和主题教育,让德育教育融入生物教学。
[关键词] 新冠疫情;生物教学;德育教育
1.背景
2020年的春季,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社会各行各业都受到冲出,学校的教学也面临着挑战。为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学校开展了近两个半月的网络教学。特殊的新冠疫情,全校师生在学习了解防控知识的同时,通过线上授课讲学,还要掌握新学期学科知识。在此期间,因教学方式方法转变的适应不佳,在家学习时家长介入监督管理需求增大,学生上网在线时间过长管控不当,部分学生出现了心理焦虑、网络成瘾、轻生等问题,也出现家长与学生关系紧张,学生容易走极端等情况。加强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生命、心理等方面的教育更加重要。
作为一名初一的生物老师,笔者时任七下生物教学,结合实际,在进行七下的人体生理学的知识讲授时,发挥学科优势,深度分析教材,充分挖掘学科中蕴含的的德育元素,抓住教育契机,精心创设教育情景,优化课堂教学,尽可能的使德育教育活动润物细无声的融入生物学科教学中,以下是本人的一些学科德育实践。
2.实践
2.1 让生命教育之花开在生物教学
严峻的疫情,让很多生命无奈逝去。稍缓后,在做好严格的防疫工作的条件下,我们迎来了开学。但复课后新闻报道相继出现的学生跳楼轻生等事件,让我们意识到学生生命教育的迫切与重要性。学生网课期间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大增,事件通过网上报道后,学生对这些鲜活的案例,有些判别与自我调节能力不足的,容易受不良影响。
课堂教学时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将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了引导学生学会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树立珍爱生命的价值观,在七下第一章“人的生殖”一课教学时,通过“受精的过程”视频引入,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了解受精的过程和场所等相关学科知识,在此过程中感受到每个人体新生命的诞生都经过上亿个精子的艰险赛跑竞赛,只有目标最坚定最强大最快的那个精子才能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感悟到我们都是勇敢的冠军所产生的生命体,视频结束后通过PPT展示图片讲述教学,让学生感知生命的顽强、知道维护好生命健康的重要意义。借助学科教学知识这个载体,延展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珍贵,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达到学科教学与德育教学两花齐开。
2.2 让感恩教育之链贯穿生物教学
网课期间,学生在家学习,要达到良好的家校共育效果,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增多,对学生学习的监督更严,家长介入的加大与学生网上追求自由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家里冲突频发,也影响居家学习效果。问题的出现,教育局和学校都很重视,相继开展了线上家长会议、学生班会和心理讲座等帮助家长和学生处理关系,以期能缓解紧张的家庭氛围。作为学科教师的我们也参与到此项教育活动中,把握好教材内容,以本学科知识为载体,创设教育环境,将感恩教育贯穿于生物教学中。
学生在七下第一章“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节的学习中了解到人类的进化发展特征之一是脑容量的增加,接着通过“人的生殖”一节学习了分娩的过程之艰难。结合这些内容,在播放了“胚胎发育与胎儿娩出”短视频后,边PPT图片回顾重点,边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人类的分娩因为胎儿的头颅太大而在哺乳动物中是最艰难的,分娩常常伴随着剧烈的阵痛。脑容量的快速增加,给人类的生育带来很大的痛苦,这种疼痛几乎完全由母亲忍辱负重的承受。母亲生育我们不容易,把我们养育成人更不容易,我们应铭记并感恩父母。
让感恩教育常态化,还可以体现在练习题中,选取“女性排卵、受精和怀孕示意图”来读图理解本章有关知识,在考查胎儿的营养来源一问中,复习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内获得各种养料和氧气,并将代谢产生的一氧化碳和其它废物排入母体血液,由母体的肾脏和呼吸系统排出。
因此,我们都应铭记母亲的恩情!通过练题润物细无声的唤醒学生感恩母亲之情,这对软化部分学生疆硬的亲子关系也有帮助。
2.3 让心理教育之光照亮生物教学
网课在线时间比较长,一些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有些成瘾,复学后重新回到教室集体学习的环境,部分学生被动脱离网络,产生了分离焦虑、适应困难等问题。作为老师,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接纳学生的当下情绪,而且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于因网瘾初步厌学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学生做好心理调适,让学生能减少焦虑,尽快回归正常的在校学习生活。在复课后的生物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调合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边学科教学边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回校复课对网课进行复习时,课堂中间插性的让同学们就疫情期间无法自由的运动锻炼身体、长时间眼看屏幕、几个月来体重身高的变化、学习专注力的变化、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展开分享讨论,因讨论的内容贴近生活,同学们基本能有感而发,问题一抛出即热烈讨论开了。此间为达到复习与心理德育的双重效果,教师要在倾听的同时对讨论进行方向性的引导,第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相关知识分析;第二步组织学生就变化进行类比与价值导向;第三步进行情感升华,顺理成章的开展心理教育。
例如:复习七下第一章时,先将因上区课网而未能很好把握的内容,用课件将主要知识脉络进行梳理,在第三节青春期的变化中,请学生就身高体重与心理变化进行分享讨论,“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增强”这一无法直观且感受不明显的知识,借助PPT展示相关研究数据加以说明,加深对“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情感与心理教育,让同学们把握好这一时期,好好学习知识,认真对待体育课和早课间操的跑步等训练,尽可能的开发并加强大脑、心肺的功能,同时,结合第六章激素一节所学让学生理解,青春期的他们因器官的发育日渐成熟,体内激素分泌较以往有所变化,生理和心理都会有影响,要科学认识自己的变化,平和对待,尽量用安全缓和的方式处理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中的冲突。
2.4 让主题教育之火点亮生物教学
在疫战期间,同学们通过电视、手机、电脑等接收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信息多且杂,如何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需要老师进行引导。为此,我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甄选切合初中学段的知识,讲授了新冠主题教育课。
播放新闻视频引入,认识新冠病毒。新冠肺炎的病因是人体感染了什么?什么是新冠病毒?病素是生物吗?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判定新冠病毒是生物的主要依据是?通过一系统的导问,学生思考回答,在了解学生已有认识基本上,播放课件系统讲授,学生既复习了七上“生物的基本特征”,同时对新型冠状病毒这一生物有了更学科性的认识。
学会并做好新冠肺炎预防工作。防疫工作为何要求我们戴好口罩?新冠病毒经什么途径进入肺部?新冠病毒突破了呼吸道哪些器官及其功能?如何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学生小组讨论,绘制思维导图,小组展示分享。小组展示后,结合课件复习第三章所学呼吸系统相关知识、介绍传染病的特征、传播途径等内容,细讲如何正确洗手、如何正确佩戴口罩,提醒学生正确利用提供的免水洗手消毒凝胶保持手部清洁,利用提供的酒精等消毒物品保持教室人课桌讲台等的干洁,强调卫生习惯的养成及其重要性。最后,让同学们完善思维导图,张贴于教室,既可展示学习成果,也起防疫宣传作用。
新冠的传播途径对卫生提了更高的要求,常戴口罩、认真洗手、物品常消毒等。良好的卫生习惯需要从内心出发的形成与遵守,也需要外在的提醒监督。通过主题教育课,同学们可以掌握更准确更系统的学科与安全防护知识,对疫情工作有了科学的认识,促进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防护意识与能力。
3. 后记
教育要与进俱进,也要因时制宜。庚子岁首适逢新冠疫情,特殊的时情要求特别的教育:生物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加强生命价值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精细德育内容,按时完成学期学科教学任务,同时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尽可能的妥善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调整好学习状态,调合家长与学生的紧张关系,这就是我的新冠疫情下的初中生物教学与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 初中生物课堂上的德育渗透. 孙菲.《教育周报.教研版》.2018(18)
【2】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教育[J].李盟. 《新校园.中旬刊》.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