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月第3期   作者:杨晓
[导读] 为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
        杨晓
        (义乌市第六中学,浙江 义乌322000)
        摘要:为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若能适当地融入数学文化,以数学历史人物、数学发展历史等方面作为切入点,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对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等基础知识进行深度解析,便能较好地提升教师的数学教学质量及学生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数学文化;高中数学;教学
        引言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必须从单纯知识技能中抽离出来,重视数学教学的文化价值,课堂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渗透数学文化,突显数学教育的科学性和人文价值,数学课堂有了更为新鲜的血液,活力会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情绪高涨,数学学习充满了快乐,学习功利性逐渐会被削弱,学生对数学认识更为深入,从中获取数学智慧光芒,思维趋于理性化,树立求真、求实、求美意识,价值观得到了引导,学习态度变得端正和积极,形成远大的学习目标,数学学习是为了促进人类社会进步,更好地服务于生活,而不是为了实现个人的功利需求。数学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数学文化涉及内容多,主要包含数学家、数学发展史、数学教育等,数学教育中凡是和人文有关的都属于数学文化范畴,除此之外还体现着数学的社会性,与生活的关联性和其他文化的内在联系。
        1、数学文化概述
        新课标指出高中数学教学要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切实投入到数学探究中,将数学问题提炼成模型,从自主摸索中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本质,使知识技能有明显提升,数学思维有进一步拓展,获取积极情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狭义的数学文化指的是数学思想、数学精神、数学观点等形成和发展,数学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断发展中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探究数学文化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历史文化界名人也是数学文化的缔造者,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罗素、爱因斯坦等。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文化做出明确指示,将其列为一个独立板块,这足见高中数学教育对数学文化的重视。传统高中数学教育脱离了数学文化,数学教育是孤立状态,过于形式化,学生对数学认识不够深刻,存在一定误区,错误地认为数学是由少数天才创造出来的,数学已然存在,不需要在实践中去验证。中国传统数学取得了辉煌成就,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高中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的缺失现状
        基于高考应试教育目标,许多数学教师多将教授数学知识作为教学目的,并未找准数学文化的定位;在教授数学定理、公式时,又过于强调显性知识的教学,并未将数学人文与数学知识融为一体,导致数学文化无法有效地渗透到实际教学中.加之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化,且始终扮演课堂主导者的角色,使学生失去了原本的主体地位,同时,还使得师生、生生之间缺少互动,进一步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导致课堂气氛僵化,难以融入数学文化.此外,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影响下,部分教师虽已逐渐认识到数学文化对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却无法对其进行灵活、适当的应用,使得数学文化较难融入课堂教学中,造成当下高中数学课堂始终缺失数学文化的现状。
        3、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措施
        3.1以数学概念的历史渊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会让学生感到枯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的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对数学的概念和公式产生了疏远。教师应在课堂上以每个数学概念和公式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入手,以讲述有趣且耐人寻味的数学故事和人物的方法逐步地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此来起到提高学生学习意愿的作用。

以三角函数中的“正弦”为例,教师可从这两个数学概念的起源开始介绍,为学生生动地描绘公元5世纪到12世纪期间古印度数学家对圆弧中半弦(AC)和全弦所对弧的一半(AD)进行了对应,从而研究出了比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全弦表更精准的正弦表。而古印度人是以弓弦这个词语来称呼正弦的,但在传播到其他国家是却被误译为了弯曲的意思并流传至今,所以正弦的表示符号才会是“sin”的这个故事,然后以此来勾起学生对于正弦这个数学概念的兴趣。此时,教师再对学生讲解正弦的定义和公式,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以数学公式的生动例子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针对教材上一些比较深奥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很多教师只是机械地对其进行宣讲。这严重地打击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应当对教材上的数学概念和公式进行分析,然后将这些数学概念公式跟与生活有关的趣味例子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些数学概念和公式的理解,使学生能牢牢地将这些数学概念和公式记到脑海里。以数列中的“斐波那契数列”为例,教师可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经典的兔子繁殖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而在学生得出答案后让其思考兔子每个月总体数量之间存在的关系,在得出本月兔子总体数量等于前面两个月兔子总体数量的相加和后,再引出数列的相关概念,让学生对数列建立起一个初步的印象,进而建立起递推数列公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分地利用了浅显易懂的数学历史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心,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同时也对接下来要开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了解,能较好地消除学生在接触新知识点时产生的困惑,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该知识点的认识,继而帮助学生对数学相关概念和公式的记忆。
        3.3借助生活实践,加深数学化感知
        数学实际上与生活具有密切联系,数学文化亦源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文化的融入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实例开展教学实践,以加强学生生活与数学文化的联系,使其从生活中感受数学魅力、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价值,进而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进行“指数函数”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可以在高中学生所接触到的生活实际中选取适合的学习素材,利用学生的关注点将数学文化引入课堂教学中.如结合当下社会常见的支付宝花呗、借呗以及余额宝等,引入生活案例:假设一个人准备购买一样物品,预计借助花呗分期付款,物品总金额为600元;对此,他想在以下两种分期方式中进行选择:①分三期付款,每期205元,总手续费率为2.5%;②分六期付款,每期104.50元,总手续费率为4.5%;此时,教师进行提问:“哪种分期方式的总金额更高?”,通过实际的计算,学生可以得出分六期付款总金额更高的结论.教师通过引入生活化实例,能够有效将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教学中,营造数学文化课堂,使学生体会到数学这一学科的实用价值,进而激发其学习热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4教学方法上渗透数学文化
        高中数学教学要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关注学生能力发展,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数学人才,逐渐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构建良性竞争的数学学习环境。数学文化不能局限在教师灌输上,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搜集和整理相关文献,将其做成课件,数学课堂中让学生展示数学文化研究成果,并且谈谈对数学文化的看法,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将其写成数学小作文,班级内每过一段时间都要评选“数学优秀作文”。数学专题演讲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可在网络上搜寻资料,也可去图书馆查找相关文献,小组内成员将搜集到的资料整合,互相协作完成课件制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帮助其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加深其对数学晦涩难懂类知识的理解.同时,数学文化的融入还能指导学生将数学文化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高中数学文化所具备的人文价值及实用价值,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重视数学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
        参考文献
        [1]梁秀华. 数学文化融入“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实践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0.
        [2]原浩然. 数学文化融入高考试题研究[D].河南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