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均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乐育中学 广东 梅州 514000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具备高效、便捷的特点,又有丰富教学资源的多媒体在教育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对于多媒体的利用也越来越普遍。为对当前多媒体对提高初中历史课堂历史效果进行更精确的研究,笔者以梅县多间的初中学校的历史为研究对象,通过听课、评课及与教师、学生等的交流掌握到了相应的效果:能使单调的内容变丰富;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化,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受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带来形象的视觉表象;能更好地加强思想教育;通过自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完成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历史课堂教学;调动兴趣;提升能力
当前,随着国家对教育资金的投入的增加,许多初中学校都利用了多媒体,多媒体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高效性、便捷性和具备丰富教学资源的特点得到了教师们的一致认可,在我国的大多地区的初中学校都能广泛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初中历史科也因为有了多媒体而大放异彩,使历史科的教学质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更好地地了解多媒体对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笔者以梅县多间的初中学校的历史为研究对象,通过听课、评课及与教师、学生等的交流等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上使用多媒体的效果分析如下:
一、单调的内容变丰富,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历史课本中的内容是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但历史对于初中生而言是年代相距较远,很多知识点都难以和当前生活相联系,如果只是通过教师的口头传授,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也难以把课文的重难点突破。而利用了多媒体后,就能把一些相关的实物图、人物图及地图等清晰地展现给学生们看,这样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大大提升历史教学的效率。如在讲郑和下西洋这一课时,郑和及其带领的部队所到达的地方多达30多个,而且路程较为复杂,地图中会有许多不同的符号错综复杂地结合在一起,只看图形会显得非常单调乏味,给学生识图带来很大的难度,如果利用PPT技术使这些静态图变成动态图,让他们能缓慢地通过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就能把多层次的内容分不同的层次展示出来,如利用好箭头的闪烁、自由延伸、加上航海的头像,再配上音乐或音频解说等,就能使这个地图变得声情并茂,有较强的层次感,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更容易掌握郑和的航行路线和重要的地点,对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学习效果都有一定的作用。课下,学生们还能通过查阅网络来了解这些地区的风土人情,对这一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再比如,在讲一些实物图如生产工具时,由于其年代悠久,而学生很少实践活动或到博物馆参观等,如果只是靠教师的讲解,学生是很难形成感性认识的,利用多媒体的技术出示相关的图片,甚至能用动画形式或视频等把一些生产工具如筒车、曲辕犁等展现出来,学生们就能一目了然,对于历史事物的感知程度也会更进一步,也能更好地理解改进生产工具能促进经济的发展的内容,这也是学习上的重难点,因此,利用多媒体不但能使一些单调的内容变得更为丰富,而且还能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二、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化,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调查可知,利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能将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形式生动形象地传递给学生,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较难的内容。如在讲《新中国的外交》这一课时,在导入新课这一部分可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中国发展的屈辱史,让学生对这一重要事件的内容有更加直观的了解,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打造高效课堂。再如,在讲新中国外交政策和别国建立外交的进程中,借助PPT技术中的声音、视频和图片等就能把中国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外交发展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能使一些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的直观化和形象化,还能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能把历史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会相应地提高。
三、不受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带来形象的视觉表象
历史知识与现时发生的内容存在很大的时空差距,如果只通过教师传统的讲解,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将很难做到对知识的理解,更难以做到举一反三地掌握历史知识。通过与一些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可知,有了多媒体,历史知识就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能化远为近,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就能把历史的原有面貌形象、生动地反映出来,使学生拥有更加真实的视觉感,这样也能使历史更加的真实,对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有更好的辅助作用。如在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课,学生们对此早有耳闻,特别是其中的开国大典在家长们的介绍下更是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但只有教师的讲解,即使再精彩,学生也还是无法体会当时的情景。如果能适时地给学生们播放一段相关的录像,让学生们可以非常真实地感受到影片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及相开国大典的片段,特别是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这段,更能让一些真实的场面,在突破时空界限的情况下,给学生提供逼真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更能引起学生的爱国之情,也会对这节课记忆深刻,这样的教学效果将是非常显著的。
四、能更好地加强思想教育,完成情感目标
初中历史教学对于初中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教材,能充分体现当前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通过听课和评课等发现,在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效果更加明显。如讲到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时,教师需要完成让学生能够铭记历史,提高热爱祖国的情感目标,就可通过多媒体的PPT先把一些日军杀人不眨眼、惨绝人寰的图片展示出来,此时可加上一些低沉、忧伤的音乐,加上教师悲愤的讲解,能把当时日军耀武扬威的嘴脸生动的表现出来,使学生能在一些表面的图片和音乐中上升到心灵的震撼,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及对日军行径的愤慨,也让他们从另一个层面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能树立起认真学习、报效祖国的伟大志向。同时,教师还能顺势教育学生要永远铭记历史,但不主张以牙还牙,以暴治暴的手段,但也不能产生任由他人欺负而忍气吞声的性格,自己不主动伤人,但也要做好正当防卫。通过本课知识,使学生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的潜移默化的教育。
五、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通过与一些初中历史教师的交谈可知,当前历史教师在多媒体的作用下,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形成快乐的学习氛围,而且多媒体还是学生学习历史不可或缺的工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为学生学习历史指点迷津,从而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更大的提升,还能从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这正是当前教育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历史教师能充分利用多媒体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其方式主要表现为:以历史教师为主导,根据每节课的知识结构和学习目标,先在课件中设定一定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了解课本上的主要内容,再根据多媒体提供的历史资料,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找到问题的答案,其间小组成员要先认真思索,然后各抒己见,利用课本和自己对相关课外知识的掌握,提出自己的见解,再综合大家的意见,完成对知识体系的构建,从而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讲到哥伦布新航路的探索和开辟时,很多学生都很有探索欲望,尤其是男生对此更是有强烈,上好这节课,首先可把哥伦布的视频资料播放出来,使学生能更加了解哥伦布家庭及生活的环境,而且知道他们的发现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学生从而明白探索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们根据平时的分组情况,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多媒体中模拟的仿真软件让小组成员能通过动手操作了解航海的相关练习。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不但能让学生对哥伦布探索的路程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还能理清十四和十五世纪的经济及政治、文化中人物和事情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使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与传统教学相比,利用多媒体提高历史课堂的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当前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如果能把多媒体技术和历史课本有效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合理利用,就能使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发挥得更佳,能通过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形式更生动形象地把历史知识呈现给学生,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使初中历史课堂的效率得到提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如芝麻开花——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