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路径探索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月第3期   作者:谭细娇
[导读] 教育事业改革不断深化,新课改标准背景下,对于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谭细娇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职业技术学校,514300
        摘要:教育事业改革不断深化,新课改标准背景下,对于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中职学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思想政治则是其教育体系结构中的重点组成部分,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对于落实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对于该课程教学的创新与优化,由此有效的强化核心素养培养力度,基于此背景下,本文针对中职学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展开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一、中职学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一落后
        就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中职学校在实际开展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实际规划安排的教学内容较为单一落后,思想政治课程原本就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由此使得教学资源配置并不具备良好的适应性,且与实际应用存在较严重的偏移,另外,教材知识往往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参考,再加上传统机械传输式教学模式的开展,使得教学内容越发枯燥无味,大大消耗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对于教学质量都难以保障,更遑论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1]。
(二)学生学习习惯较差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其多数是经历考试失利、辍学等方式进行院校进行学习的,由于招生来源的影响使得与传统高中学校相比,其的文化知识理论基础较差,且并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支撑其进行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在这一系列情况的影响下,会使得学生的学习严重缺乏主动性,其难以凸显学习主体这一地位,且对于自身思政素养、道德品质以及综合品质的提升不屑一顾,日常学习与生活存在浑浑噩噩的混日子的特点,从而对于课程教学配合度不足,难以发挥思政学习的实际效能。
(三)课程重视度不到位
        中职院校的教师普遍存在对于思想政治课程不够重视的问题,其往往更为注重对于学生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的提升,认为思想政治课程学好学差都没有太大影响,这就使得实际教学过程中,其也只是按部就班的进行形式化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指导模式造成一定的忽略,这就导致中职学校内的思想道德文化环境较为淡薄,无法为学生创设生动深刻的教学情境,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参与积极性难以激发,无法为其提供内在学习动机,长此以往,对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目标自然无法实现,还会严重影响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效率。


二、中职学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可行性路径分析
(一)改善教学理念,提升重视程度
        中职学校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学科素养时,想要落实对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首先需要转化教学理念,从而能够加深对于思想政治课程的认识,更清晰明确的把控其对于学生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价值取向等多方面素养培养的实际意义,这一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强化学生意识,从而加强对这一课程的重视程度,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不断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知识以及经验技能的提升,确保能够始终满足时代发展背景下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好的提升学科素养培养水平[2]。
(二)立足教材知识,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对于思政学科素养的培养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以教材知识为前提,实现对于教学内容的优化与完善,比如,其可以结合实时案例,去拓宽学生的思政眼光,有效的保障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如此一来,在教材知识与思政拓宽案例的结合下,能够在“辩证眼光”的引导下,让学生更深入细致的实现对于案例的分析,并结合自身所学内容进一步引申观点,由此在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批判思维主导下的辩证过程,更加有效的落实思政课程对于学生价值观念与综合素养的影响,落实思想政治课程的实际效能。
(三)结合多样手段,创新教学模式
        时代发展背景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也是思想政治课程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点手段,因此,教师要重视与先进技术手段的融合,从而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局限,避免课堂氛围的枯燥乏味,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更好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用更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去,落实对其学科素养培养的成效。
        比如,结合多媒体技术或互联网技术,实现对于思维拓展活动课堂、小组合作探究体课堂、实践活动课堂、议题讨论式课堂等多样化的课堂创建,将学生放置在思想政治道德文化氛围浓厚的情景之中,或是借助新颖的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形式更好的锻炼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有效的培养其的思政学科素养。
(四)尊重个性差异,凸显学生主体
        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在开展实际的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其在发展中呈现出的个性化差异,并在“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这一地位,并结合其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知识掌握程度给予其针对性指导,从而摒弃教师用主观思想去决定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给学生建立一定的思维碰撞空间,推动对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3]。
        结语:综上所述,中职院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教师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重视对其的落实,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学科内容的价值与效能,确保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等多方面因素的培养得以保障,为其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婧.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
        [2]刘秀青.浅谈中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J].新课程·中旬,2017
        [3]林光灵.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路径探析[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